【二谛】 世俗谛 胜义谛
<返回目录>
尔时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诸菩萨摩诃萨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云何不名 有所得者。谓诸有情 实无所有 而令安住布施 净戒 安忍 精进 静虑 般若波罗蜜多。复为宣说 能出生死 殊胜圣法。或令得预流果。或令得一来 不还 阿罗汉果 独觉菩提。或令入菩萨摩诃萨位。或令得无上正等菩提。
佛告舍利子。
诸菩萨摩诃萨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诸有情 非有所得。
何以故。舍利子。
是菩萨摩诃萨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有情 少实可得。唯有世俗假说有情。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二谛 为诸有情 宣说正法。
何谓二谛。谓
世俗谛 及 胜义谛。
舍利子。虽二谛中 有情不可得。有情施设 亦不可得。而诸菩萨摩诃萨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 为诸有情宣说法要。诸有情类 闻是法已。于现法中 尚不得我。何况当得 所求果证。
如是舍利子。菩萨摩诃萨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 虽为有情宣说正法。令修正行 得所证果。而心于彼 都无所得。
复有谛善巧。所谓三谛。
世俗谛 胜义谛 实相谛。
世俗谛者 谓 一切世间。语言文字 见闻觉知。
胜义谛者 谓 心行处灭 无复文字。离于一切见闻觉知。
实相谛者 所谓 一切相即无相。如是无相即是实相。
菩萨摩诃萨 于俗不染 观真不住 一相平等。是则名为菩萨摩诃萨 谛善巧智。
复有二谛。所谓 世谛 真谛。
世谛者 所谓 一切世间 色心等法。如实而见 称实而知。
真谛者 谓二空理。清净湛然 究竟寂灭。化之不厌 知真无取。无法可得。
是名菩萨摩诃萨 谛善巧智。
复有一谛 谓 即真如 清净法界 无生无灭 非断非常。远离二边 究竟安乐。于生无生 心无二相。
是名菩萨摩诃萨 谛善巧智。
尔时薄伽梵告止盖菩萨言。
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于世俗中而得善巧。
何等为十。
一者
于世俗谛 施设有色。胜义谛中 色不可得 亦无执著。
于世俗中 施设受想行识。胜义谛中 乃至于识 皆不可得 亦无执著。
二者
于世俗中 施设地界。于胜义中 地不可得 亦无执著。
虽于世俗 施设水火风界 及空识界。于胜义中 乃至识界 俱不可得 亦无执著。
三者
虽于世俗 施设眼处。于胜义中 眼处不可得 亦无执著。
虽于世俗 施设耳处 乃至意处。于胜义中 乃至意处 皆不可得 亦无执著。
四者 虽于世俗 施设有我。于胜义中 我不可得 亦无执著。
五者 虽于世俗 施设有情。于胜义中 有情不可得 亦无执著。
六者 虽于世俗 施设命者 养育 意生 补特迦罗 摩纳缚迦。于胜义中 皆不可得 亦无执著。
七者 虽于世俗 施设世间。于胜义中 世间不可得 亦无执著。
八者 虽于世俗 施设有世间法。于胜义中 世间法不可得 亦无执著。
九者 虽于世俗 施设佛法。于胜义中 佛法不可得 亦无执著。
十者 虽于世俗 施设菩提。于胜义中 所证菩提 及能觉者。俱不可得 亦无执著。
善男子。因想施设 所有言说。是名世俗。虽胜义中 世俗不可得。离于世俗 则无胜义。
善男子。若菩萨 于世俗中能得善巧 非胜义谛。是故说名 世俗善巧。
善男子。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世俗善巧。
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得胜义善巧。
何等为十。
一者 证得 无生法性。
二者 证得 不灭法性。
三者 证得 不坏法性。
四者 证得 不入不出法性。
五者 证得 超过言语所行法性。
六者 证得 无言说法性。
七者 证得 离戏论法性。
八者 证得 不可说法性。
九者 证得 寂静法性。
十者 证得 圣者法性。
何以故。善男子。以胜义谛 不生不灭 不坏 无入无出 超过言路。非文字取故。非戏论证故。不可言说 湛然寂静。为诸圣者 自内所证。
善男子。以诸如来。若有出现 若不出现。其胜义理 常住不坏。
为是义故。菩萨剃除须发。身服袈裟 心生正信。远离于家 趣于非家。是名出家。
得出家已 精勤修习。如头系缯彩 为火所烧。无暇救火 专求胜义。
若无胜义 则梵行唐捐。诸佛出世 亦无义利。
善男子。由有胜义故。诸菩萨于此法中 能得善巧。
善男子。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胜义善巧。
尔时波斯匿王言。
第一义谛中 有世谛不。
若言无者 智不应二。
若言有者 智不应一。
一二之义 其事云何。
佛告大王。
汝于过去七佛 已问一义二义。汝今无听。我今无说。无听无说。即为一义二义故。
谛听谛听 善思念之。如法修行。七佛偈如是。
无相第一义 无自无他作
因缘本自有 无自无他作
法性本无性 第一义空如
诸有本有法 三假集假有
无无谛实无 寂灭第一空
诸法因缘有 有无义如是
有无本自二 譬若牛二角
照解见无二 二谛常不即
解心见不二 求二不可得
非谓二谛一 非二何可得
于解常自一 于谛常自二
通达此无二 真入第一义
世谛幻化起 譬如虚空华
如影三手无 因缘故诳有
幻化见幻化 众生名幻谛
幻师见幻法 谛实则皆无
名为诸佛观 菩萨观亦然
大王。菩萨摩诃萨 于第一义中。常照二谛 化众生。佛及众生 一而无二。何以故。
以众生空故 得置菩提空。以菩提空故 得置众生空。以一切法空 故空空。
何以故。
般若无相。二谛虚空 般若空。
从无明 乃至萨婆若。无自相 无他相故。五眼成就时 见无所见。
行亦不受。不行亦不受。非行非不行 亦不受。乃至一切法 亦不受。
菩萨未成佛时 以菩提为烦恼。菩萨成佛时 以烦恼为菩提。
何以故。
于第一义 而不二故。诸佛如来 乃至一切法如故。
白佛言。
云何十方诸如来 一切菩萨 不离文字 而行诸法相。
大王。法轮者。
法本如。
重诵如。
受记如。
不诵偈如。
无问而自说如。
戒经如。
譬喻如。
法界如。
本事如。
方广如。
未曾有如。
论议如。
是名味句 音声 果 文字记句 一切如。若取文字者 不行空也。
大王。如如文字 修诸佛智母。一切众生性 根本智母。即为萨婆若体。
诸佛未成佛。以当佛 为智母。
未得 为性。已得 为萨婆若。
三乘般若。不生不灭 自性常住。一切众生。以此为觉性故。
若菩萨 无受 无文字。离文字 非非文字。修无修 为修文字者。得般若真性般若波罗蜜。
大王。若菩萨护佛。护化众生。护十地行 为若此。
白佛言。
无量品众生 根亦无量。行亦无量。法门 为一为二。为无量耶。
大王。一切法观门。非一非二。乃有无量一切法。亦非有相 非非无相。
若菩萨 见众生 见一见二。即不见一不见二。一二者 第一义谛也。
大王。若有若无者 即世谛也。以三谛 摄一切法。空谛 色谛 心谛故。
我说一切法 不出三谛。
我人知见 五受阴空 乃至一切法空。众生品品根行不同故。非一非二法门。
尔时波斯匿王白佛言。
世尊。胜义谛中有世俗谛不。
若言无者 智不应二。
若言有者 智不应一。
一二之义 其事云何。
佛言
大王汝于过去 龙光王佛法中。已问此义。
我今无说 汝今无听。无说无听 是即名为 一义二义。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无相胜义谛 体非自他作
因缘如幻有 亦非自他作
法性本无性 胜义谛空如
诸有幻有法 三假集假有
无无谛实无 寂灭胜义空
诸法因缘有 有无义如是
有无本自二 譬如牛二角
照解见无二 二谛常不即
解心见无二 求二不可得
非谓二谛一 一亦不可得
于解常自一 于谛常自二
了达此一二 真入胜义谛
世谛幻化起 譬如虚空花
如影如毛轮 因缘故幻有
幻化见幻化 愚夫名幻谛
幻师见幻法 谛幻悉皆无
若了如是法 即解一二义
遍于一切法 应作如是观
大王。菩萨摩诃萨。住胜义谛 化诸有情。佛及有情 一而无二。何以故。有情菩提 此二皆空。
以有情空 得置菩提空。以菩提空 得置有情空。
以一切法 空空故空。何以故。
般若无相 二谛皆空。
谓从无明 至一切智。无自相 无他相。于第一义 见无所见。
若有修行 亦不取著。若不修行 亦不取著。非行非不行 亦不取著。于一切法 皆不取著。
菩萨未成佛 以菩提为烦恼。菩萨成佛时 以烦恼为菩提。何以故。
于第一义 而无二故。诸佛如来 与一切法 悉皆如故。
波斯匿王白佛言。
十方诸佛一切菩萨。云何不离文字 而行实相。
佛言
大王。文字者。谓
契经 应颂 记别 讽诵 自说 缘起 譬喻 本事 本生 方广 希有 论议。
所有宣说音声语言 文字章句。一切皆如 无非实相。若取文字相者 即非实相。
大王。修实相者 如文字修。实相即是 诸佛智母。一切有情 根本智母。此即名为 一切智体。
诸佛未成佛 与当佛为智母。
诸佛已成佛 即为一切智。
未得为性 已得为智。三乘般若 不生不灭 自性常住。一切有情 此为觉性。
若菩萨 不著文字 不离文字。无文字相 非无文字。能如是修 不见修相。是即名为 修文字者。而能得于 般若真性。是为般若波罗蜜多。
大王。菩萨摩诃萨 护佛果 护十地行。护化有情 为若此也。
波斯匿王白佛言。
真性是一 有情品类 根行无量。法门为一 为无量耶。
佛言
大王。法门非一 亦非无量。
何以故。
由诸有情 色法心法。五取蕴相 我人知见。种种根行 品类无边。法门随根 亦有无量。
此诸法性 非相非无相 而非无量。
若菩萨 随诸有情 见一见二。是即不见一二之义。
了知一二非一非二 即胜义谛。
取著一二 若有若无 即世俗谛。
是故法门 非一非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