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依/五依】 菩萨依趣善巧
<返回目录>
复次舍利子。云何菩萨摩诃萨 依趣善巧。
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故。于四依趣 善能具足。何等为四。所谓
依趣于义。不依趣文。
依趣于智。不依趣识。
依趣于了义经。不依趣不了义经。
依趣于法。不依趣数取趣者。
舍利子。云何名为 依趣于义 不依趣文。
复以何等 为文为义。
舍利子。
所言文者。谓诸世间诸法作用 传习文词。
所言义者。谓所通达 出世间法。
所言文者。宣示可乐布施 调顺寂静言词。
所言义者。谓所布施 调顺寂静。决定了知 无朽坏智。
所言文者。诃毁生死 分别言词。
所言义者。生死不染 彻见法性。
所言文者。称扬赞叹 涅槃功德。
所言义者。谓 诸法性 涅槃 无分别性。
所言文者。随顺诸乘 建立言说。
所言义者。一理趣法 善通达智。
所言文者 宣说 舍离诸所有法。
所言义者。谓是三轮 究竟清净。
所言文者。宣说律仪 身语意业 受持学处 杜多功德。
所言义者。身语意业 皆不可得。不由加行 尸罗清净。
所言文者。宣说忍受 嗔恚裁忿 憍慢傲逸。能行是忍 名善丈夫。
所言义者。谓善证得 无生法忍。
所言文者。演诸善根 发起精进。
所言义者。无取无舍 无住精进。
所言文者。宣说静虑解脱 等持等至。
所言义者。灭尽定智。
所言文者。一切闻持 诸慧根本。
所言义者。不可说义。
所言文者。谓能开示 三十七觉分 圣道正法。
所言义者。证得菩提分法 正行之果。
所言文者。谓能开示 苦集道谛。
所言义者。于灭作证。
所言文者。开示无明为初 乃至老死。
所言义者。谓无明灭故。乃至老死亦灭。
所言文者。宣说止观资粮正法。
所言义者。明解脱智。
所言文者。宣说贪嗔及痴等 分行法。
所言义者。谓无分别心 解脱智。
所言文者。开示一切障碍之法。
所言义者。谓无障碍 解脱之智。
所言文者。开示三宝 称赞功德。
所言义者。离欲法性 无为无著功德正行。
所言文者。宣说菩萨 从初发心乃至道场 修学功德 发起正行。
所言义者。谓刹那心相应。证觉一切智智。
舍利子。举要言之。如来所演八万四千法藏声教。皆名为文。
诸离一切言音文字。理不可说 是名为义。
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故。依趣于义 不依趣文。
复次舍利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依趣于智 不依趣识。
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善巧了知
诸有言教 数取趣义。是名为识 此不应依。
诸有言教 如法性义。即是于智 此应依趣。
又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由二法善巧。便能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何等为二。谓 识及智。
舍利子。何等为识。何等为智。
舍利子。所言识者。谓四识住。何等为四。
一者 色趣 识所依止。
二者 受趣 识所依止。
三者 想趣 识所依止。
四者 行趣 识所依止。
如是识住。是名为识 不应依趣。
所言智者。
于五取蕴。识不安住。诸蕴遍智。
是名为智 此应依趣。
所言识者。
谓能了知 地界 水界 火界 风界。
如是了知 则名为识 不应依趣。
若有说言 四种识住 识不安住。此则名为 识之法性。
若于法性不杂乱智。是名为智 则可依趣。
又复识者。所谓了别
眼所识色。耳所识声。鼻所识香。舌所识味。身所识触。意所识法。
如是了别 是名为识。
所言智者。
若于内处 心虑寂静。若于外处 寻伺不行。依趣于智。不于一法 而生分别。如是等相 名之为智。
又复识者。
从所缘境 而生于识。
从诸作意 而生于识。
从遍分别 而生于识。
如是等相 名之为识。
所言智者。
无取 无执 无缘 无了别 无所分别 是名为智。
又复识者。
于诸一切有为行法。识所依趣 是名为识。
所言智者
于无为法 无识能行。此无为智 是名为智。
又复识者。
有生有灭 有住之识。故名为识 不应依趣。
无生无灭 亦无所住。是名为智 此应依趣。
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故。依趣于智 不依趣识。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不依趣不了义经。依趣了义经。
舍利子。诸菩萨等 善能通达。即如先说 所有广文。是则名为 不了义经。如是广文 不应依趣。
即如先说 所有广义。是则名为 了义经际。如是广义 则可依趣。
又舍利子。何等经中 以为了义。何等经中 名不了义。
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善能分别。
若诸经中 宣说于道。如是言教 名不了义。
若诸经中 宣说于果。如是言教 名为了义。
若诸经中 说世俗谛 名不了义。
说胜义谛 名为了义。
若诸经中 宣说作业 烦恼惑染。名不了义。
若有宣说 烦恼业尽。是名了义。
若诸经中 宣说诃责 染污之法。名不了义。
若有宣说 修治清净。如是法者 是名了义。
若诸经中 有所宣说 厌背生死 欣乐涅槃。名不了义。
若有宣说 生死涅槃 二无差别。是名了义。
若诸经中 宣说种种文句差别。名不了义。
若说甚深 难见难觉。是名了义。
若诸经中 文句广博 能令众生 心意踊跃。名不了义。
若有宣说 文句及心 皆同灰烬。是名了义。
若诸经中 宣说有我 有情命者 养者 数取趣者 意生摩纳婆 作者 受者。又说立有 种种受蕴 无有主宰。如是言教 名不了义 不应依趣。
若诸经中 说空无相无愿 无生无起。亦无出现 无有我 无有情 无命者 无养者 无数取趣者 及三解脱门。如斯言教 是名了义。则可依趣。
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故。依趣了义 不趣不了之义。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依趣于法 不依趣数取者。
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于诸经教 善能分别 诸有宣说。不了义经。即为补特伽罗义。如是言教 不应依趣。
诸有了义 即如性法义。如是言教 此应依趣。
又舍利子。复以何等 名为依法。云何名为 数取趣者。
舍利子。若有依止数取之见 诸所缘法。如是之相 名数取者。此数取见 所缘法住性 之法性。如是相者 是名为法。
言数取者。所谓
凡夫 数取。
善凡夫 数取。
随信行 数取。
随法行 数取。
第八 数取。
预流 数取。
一来 数取。
不还 数取。
阿罗汉 数取。
独觉 数取。
菩萨 数取。
舍利子。复有一数取者 出现于世。利益安乐无量众生。悲愍世间。为诸天人 义利安乐。
如是数取。所谓 如来应正等觉。
舍利子。如是一切数取名言。如来依世俗谛 为众生说。若有众生。于此言教 起于执著。如是等类 不应依趣。
何以故。如来欲令于彼正依趣故。佛薄伽梵 说如是法。
汝等依趣 诸法实性。无宜依趣 彼数取者。
舍利子。何等是为 诸法实性。
舍利子。所谓 无有变异。无有增益。无作无不作。不住无根本。如是之相 是名法性。
又复于一切处 通照平等。诸平等中 善住平等。不平等中 善住平等。于诸平等不平等中 妙善平等。
如是等相 是名法性。
又法性者 无有分别。无有所缘。于一切法。证得决定究竟体相。如是名为 诸法实性。
舍利子。若有依趣法性之者。则诸法性无不依趣。
菩萨摩诃萨。由证入如是门故。于一切法 依趣一切法性故。
舍利子。如是名为 菩萨摩诃萨四种依趣。若有菩萨摩诃萨。于此法中 能通达者。是则说名 依趣善巧。
舍利子。如是名为依趣善巧。菩萨摩诃萨。为欲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故。精勤修习依趣善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