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谛】 尽智习相应

难度系数

★★★ 

学习目的

明了解脱道的各个环节,习之相应,确立正道。

对象读者

学佛3年以上的佛门弟子。

前提基础

【向解脱道】 【三归依】 【五戒十善】 【基本素质】 【法次法向】 【四圣谛】 五依五不依 寂灭为乐 【不放逸】 【八正道】

建议读诵思惟观察次数

不小于百万遍

相关阅读

苦习尽道 【十二因缘】 【三转十二行法轮】 【沙门律仪】

进阶阅读

【涅槃】 【沙门果】 三十二种大悲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拘楼痩。在剑摩瑟昙拘楼都邑。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知有见者 便得漏尽。非不知非不见。


云何知见 便得漏尽。谓

知见苦如真 便得漏尽

知见苦习 知见苦灭 知见苦灭道如真 便得漏尽


尽智有习 非无习。

何谓尽智习。


答曰。

解脱为习


解脱亦有习 非无习。

何谓解脱习。


答曰。

无欲为习


无欲亦有习 非无习。

何谓无欲习。


答曰。

厌 为习


亦有习 非无习。

何谓厌习。


答曰。

见如实 知如真 为习


见如实 知如真 亦有习 非无习。

何谓见如实 知如真习。


答曰。

定 为习


亦有习 非无习。

何谓定习。


答曰。

乐 为习


亦有习 非无习。

何谓乐习。


答曰。

止 为习


亦有习 非无习。

何谓止习。


答曰。

喜 为习


亦有习 非无习。

何谓喜习。


答曰。

欢悦为习


欢悦亦有习 非无习。

何谓欢悦习。


答曰。

不悔为习


不悔亦有习 非无习。

何谓不悔习。


答曰。

护戒为习


护戒亦有习 非无习。

何谓护戒习。


答曰。

护诸根为习


护诸根亦有习 非无习。

何谓护诸根习。


答曰。

正念正智为习


正念正智亦有习 非无习。

何谓正念正智习。


答曰。

正思惟为习


正思惟亦有习 非无习。

何谓正思惟习。


答曰。

信 为习


亦有习 非无习。

何谓信习。


答曰。

观法忍为习


观法忍亦有习 非无习。

何谓观法忍习。


答曰。

玩诵法为习


玩诵法亦有习 非无习。

何谓玩诵法习。


答曰。

受持法为习


受持法亦有习 非无习。

何谓受持法习。


答曰。

观法义为习


观法义亦有习 非无习。

何谓观法义习。


答曰。

耳界为习


耳界亦有习 非无习。

何谓耳界习。


答曰。

闻善法为习


闻善法亦有习 非无习。

何谓闻善法习。


答曰。

往诣为习


往诣亦有习 非无习。

何谓往诣习。


答曰。

奉事为习

若有奉事善知识者。未闻便闻 已闻便利


如是善知识 若不奉事者。便害奉事习。

若无奉事 便害往诣习。

若无往诣 便害闻善法习。

若不闻善法 便害耳界习。

若无耳界 便害观法义习。

若无观法义 便害受持法习。

若无受持法 便害玩诵法习。

若无玩诵法 便害观法忍习。

若无观法忍 便害信习。

若无信 便害正思惟习。

若无正思惟 便害正念正智习。

若无正念正智 便害护诸根 护戒 不悔 欢悦 喜 止 乐 定 见如实知如真 厌 无欲 解脱习。

若无解脱 便害尽智习。


若奉事善知识者。未闻便闻 已闻便利。

如是善知识 若奉事者 便习奉事。

若有奉事 便习往诣。

若有往诣 便习闻善法。

若有闻善法 便习耳界。

若有耳界 便习观法义。

若有观法义 便习受持法。

若有受持法 便习玩诵法。

若有玩诵法 便习观法忍。

若有观法忍 便习信。

若有信 便习正思惟。

若有正思惟 便习正念正智。

若有正念正智 便习护诸根 护戒 不悔 欢悦 喜 止 乐 定 见如实知如真 厌 无欲 解脱。

若有解脱 便习尽智。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