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归依】 已求归依,以法为证。归命经典,勿求余归。

【三归依】 已求归依,以法为证。归命经典,勿求余归。

难度系数

学习目的

佛弟子当明白佛是天人师、调御丈夫。既归依佛、归依法,须始终以佛说为准则,行无放逸,以正法为证。不得归依诸魔说、外道说、非法之说。

对象读者

学佛0至15年的佛弟子。

前提基础

【三归依】

建议读诵思惟观察次数

不小于1000遍。

相关阅读

【法次法向】 若离四法得涅槃者无有是处 归依佛 当归依法身 【四念处】

进阶阅读

念佛 我之善法现得证悟



阿难白佛。

唯然世尊。舍利弗比丘奉戒真谛。有妙辩才。讲法无厌。其四部众。听之不惓。说之不懈。多所劝助。开化未解。令心欣豫。莫不奉命。知节止足。常志精进。志常定止。有大圣智无极之慧。卒问之。言辞应机发遣。博达能了。寻音答报。一切能通。智慧为宝。众德具足。舍利弗比丘。巍巍如是。以故我见舍利弗比丘取灭度去。愁忧悲哀。心怀感戚。不能自胜。


佛告阿难。

生者在世。安可久存有诸思想 缘起之法。必当归尽。坏败永没。法当崩败。法应当坏。欲使不尔 终不可得

佛告阿难。

佛本自说。一切恩爱。皆当别离夫生有终。物成有败。合则有散。应当灭尽坏败。欲使不尔。安得如意。应当终没 归于无常。离别之法。欲使不散。安得可获乎。


佛语阿难。

舍利弗所游之处。佛心则安。不以为虑。应当别离。坏败无常。欲使不至。安可获乎。法起有灭。物成有败。人生有终。兴盛必衰。应当无常。别离之法。欲使不至。未可获也。譬如大宝之山。嵩高之顶。一旦崩摧。如是阿难。舍利弗比丘 在众僧中。今取灭度。如宝山崩。无常坏败。别离之法。欲使不至。安得如意。


佛告阿难。

犹大宝树。根芽茎节。枝叶华实。具足茂好。大觚卒堕。则现缺减。视之无威。如是阿难。舍利弗比丘 存在众僧。今取灭度。众僧威减。应当灭尽。无常衰耗。欲使不至。岂可得乎。


是故阿难。从今日往。自修身行。已求归依。以法为证。归命经典。勿求余归

云何比丘作是行乎。于是比丘。自观身行。内外非我。当自观察。调御其心。观诸世间。皆由无黠内观痛痒。观外痛痒。内外非我。入于善哉。调御其心。察世无明内观其心。亦观外心。不得内外。入于善哉。自调其心。观世无黠观上日月。亦观外法。不猗内外。入于善哉。调御其心。观世无黠


佛告阿难。

是为修其身行。自求归依。处于法地。归命于法。不处他地。不归余人

佛告阿难。

其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从我受教。自修其身。自求归依。处于法地。归于法地。归命于法。不处他地。不归余人。出家比丘 为佛弟子。顺此教者则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