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毒】 贪欲 瞋恚 愚痴
<返回目录>
尔时世尊 知其意已。从地狱出 至逝多林。即告难陀 及诸苾刍曰。
内有三垢。谓是 淫欲 瞋恚 愚痴。
是可弃舍。是应远离。法当修学。
若有众生。起微我想。还复更受 如此之苦。
贪欲 瞋恚。及以愚痴。皆悉缘我根本而生。
又此三毒。是诸苦因。犹如种子 能生于芽。众生以是 轮回三有。
若灭我想 及贪瞋痴。诸苦亦皆 从此而断。莫不悉由 彼八正道。如人以水 浇于盛火。
比丘应知。如是三界轮转诸趣。皆由惑业。不能伏除 亦非省悟。
由此业惑。随逐有情。焚烧不息。
犹如柴薪 被火焚烧 焰猛增盛。此三毒火 能烧众善。亦复如是。
比丘应知。此贪瞋痴。犹如大河。漂溺有情。令不出离。
又此贪等。犹如罥索 系缚众生。不得解脱。
又此贪等。亦如尘垢。染污有情。不得清净。
是故智者。应当除断。
若复有人。护佛净戒。及行惠施。舍离谄诳。伏除贪痴。渐令轻微。了达诸法。不起执著。
比丘当知。若复有人。贪等诸惑。苦种若现。不能伏除。而不出离 三有诸苦。譬如渴人。饮于盐水。渴无由免。
比丘应知观察 无上解脱快乐 趣向圆寂。修习静虑。灭除诸染。勿著系缚。堕落泥梨。恒受众苦。
大王。以眼对色者 名为颠倒。
如是略说耳声 鼻香 舌味 身触 意法。
是故诸法 说名 意境界。
大王。眼入对色者 往瞩取著。
此眼三种碍。
照瞩顺境 生于爱想。
若睹违境 生于恚想。
瞩中容境 生于舍想。
如是诸余 耳鼻舌身 皆亦如是。
其意瞩法 亦复如是。
若缘顺境 生于爱心。
缘于违境 则生瞋恚。
于中容境 生愚惑心。
如是境界 是意所行 意遍行。故名 意境界。
大王。
彼意行 于顺色 生于贪欲。
行于违色 则起恚怒。
行中容色 起于无明。
如是 声香味触意所缘法。亦行三事 起贪瞋痴。谓
意缘顺境 意法生于贪欲。
意缘违境 意法生于瞋恚。
意缘中容境。意法生于无明。起于愚痴。
复次善男子。如来善知众生三毒 遍趣之行。
知贪欲行 有其三种。
云何为三。谓
或有贪欲 从妙境生。
或有贪欲 从爱想生。
或有贪欲 从宿习生。
知其瞋行 亦有三种。
云何为三。谓
或有瞋毒 从恚而生。
或有瞋毒 从违境生。
或有瞋毒 从于过去随眠所生。
知愚痴行 亦有三种。
云何为三。谓
或有愚痴 从无明生。
或有愚痴 从身见生。
或有愚痴 从疑心生。
眼贪于色境 诸根亦复然
彼为过失因 自不能觉了
见闻觉知处 诸烦恼随生
于顺违境中 起贪瞋痴法
柔软等诸触 触身心起爱
彼爱想既生 诸罪业皆作
长者。云何三事 俱得微薄。
若施财时 心无贪著。是名贪薄。
于乞者所 生于慈心。是名瞋薄。
若布施已 回向无上正真之道。是名痴薄。
长者。是名施者 贪瞋痴薄。
复问。
何所是道 何所为信。
佛言。
脱于淫怒痴 是为道。
何所是信。
佛言。
不得诸法根本。其心不异 是故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