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处】 菩萨摩诃萨以法观法念处

难度系数

★★★★★★

学习目的

证得诸法皆空。

对象读者

学佛23年以上的大乘佛弟子。

前提基础

【菩提心】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顺法观法 空无相无愿 【六波罗蜜】 离一切根量 以心观心念处

建议读诵思惟观察次数

不小于百万遍

相关阅读

不修行一切诸法 【萨婆若】 菩萨四念处不可尽

进阶阅读

一切诸受无余永灭 菩萨坐道场有十种事



佛告舍利子。

云何诸菩萨以法观法念处。

谓诸菩萨 以圣慧眼 得见诸法。于中入解。乃至菩提道场。观诸法性。如微尘许 悉无所见

若空解脱 即无相解脱。无愿解脱。不起解脱。无生解脱。无作解脱。无性解脱。缘生解脱

而诸菩萨于一切法。应如是观。云何名法

谓 无我义 无人义。无众生义 无寿者义。是名为法


云何非法

谓 我见 人见。众生见 寿者见。常见断见。有见无见。是名非法


又舍利子。此法非法。即摄一切法及非法

所以者何。谓

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遍能了知。即是诸法

于我见等 深心系著。即诸非法

是故菩萨修法观时。最极微量 悉无所见。于解脱法及菩提道。悉皆出离 得无障碍。

于诸有情 不起爱见大悲之想。彼无烦恼 及随烦恼。所以者何。如其了义 平等入解。人法俱空。无有烦恼之所积集。而能觉悟彼烦恼自性 即菩提性。此菩提自性 即烦恼性

如是念处 诸法平等。犹如虚空


又诸菩萨修法观时。于诸佛法 而能对治。观诸有情 尽彼生智证彼无为 离无生智。于无生际 无所弃舍

如是通达 法观念处。即得安住一切法念。于一切声闻辟支佛法。不起爱乐。决定安住诸佛念处。常不忘失。及无痴迷。乃至最后边际法观念处。能说无量不共境界。平等入解一切佛法。令诸有情心生欢憙。一切魔法自然知解。

此说是名 以法观法念处。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云何于法 随法观察 修习念住。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以圣慧眼 观见诸法。乃至坐于道场。于其中间 无有迷失。

是菩萨于一切法 住随法观。不见少法。远离于空。远离无相。远离无愿。远离无生。远离无起。及以远离无加行者。

又重观察。不见少法远离缘起。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 安住如是随法观故。不观于法及以非法。

此中何者以定为法。谓无我义 是名法义。无有情义 无命者义。无数取趣义。如是等义 是名为法。

复以何等为非法义。所谓 我见。有情见。命者见。数取趣见。断见常见。有见无有见。如是等见 是名非法。

又舍利子。举要而言。一切诸法 或名为法。或名非法。何以故。若能了知如是诸法皆空无相及以无愿。即一切法 并名为法。

若有计著我及我所 诸见随眠。即一切法 并名非法。


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住随法观已。不见一法而非佛法。而非是佛。而非是道 而非解脱 而非出离者。

是菩萨摩诃萨。了知诸法 皆出离已。又复获得 无障大悲。观诸众生 所有烦恼。皆从虚假妄想而生。知诸烦恼 体性自离。

何以故。是诸烦恼 等趣了义。无少烦恼 可积可集。

如是随觉 即是菩提。

烦恼之性 即菩提性。


菩萨如是 虽安住念 而无所住。非忆非忘。而能了知 念所安住。何以故。所安住念 即名法界。

若住法界 即住有情界。

若住有情界 即住虚空界。

由如是故。说此诸法 与虚空等。


舍利子。如是住随法观。菩萨摩诃萨 依趣佛法故。信解诸法 即是佛法。虽复发起 如是尽智。而于无为尽灭之法 能不作证。

虽复发起无生之智。愍诸含识 而现受生。又不舍离无生实际。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于诸法中 安住念故。遍能摄受 二乘诸法。

虽于一切假立诸法 安住于念。而此正念 无散无失。

乃至后际 于一切法。随法观察 修习念住。能以无量言说所说 不平等境。平等趣入 一切佛法。

能令一切众生心喜。能摧一切坚固魔军。因是证得 自然大智。


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 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故。于一切法 随法观察 修习念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