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波罗蜜】 具足十法修行方便波罗蜜

难度系数

★★★★★★

学习目的

受持奉行方便波罗蜜。

对象读者

学佛20年以上的大乘佛弟子。

前提基础

【菩提心】 十善而行布施 【六波罗蜜】 【一切智智】 【十回向】

建议读诵思惟观察次数

不小于300遍

相关阅读

檀波罗蜜 尸罗波罗蜜 羼提波罗蜜 毗梨耶波罗蜜 禅波罗蜜 般若波罗蜜 愿波罗蜜 力波罗蜜 智波罗蜜

进阶阅读

诫愿俱行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善解方便波罗蜜

何等为十。

一者 善解回向满愿方便

二者 善解转诸外道方便

三者 善解转诸毒尘方便

四者 善解调伏疑悔方便

五者 善解救济众生方便

六者 善解延众生命方便

七者 善解摄受方便

八者 善解处非处方便

九者 善解劝化利喜教导方便

十者 善解供养承事方便

 

善男子。云何菩萨 善解回向满愿方便

善男子。菩萨设见 若华若果 无有主甲 非人所护。以此华果 于夜三时 日中三时。而供养佛 及诸菩萨。以是因缘 所得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设见香树 宝树意树 无有主甲 非人所护。日夜六时 而设供养。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又诸经中 所闻种种 供养之具 胜妙殊特。以内深心 皆悉回向。

十方世界 诸佛世尊。一切菩萨 一切众生。所有善业 菩提修行。以深心故 皆悉随喜。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于佛塔像 若华若果。而设供养 皆悉回向。

愿诸众生 远离破戒 臭秽之气。

愿诸众生 得于如来 戒定慧等 芬馥之香。

 

若以扫洒 供养佛时。愿诸众生 皆得端正 威仪具足。

若设幡盖 供养三宝 悉皆回向。令诸众生 远离烦恼 一切蒸热。

若入寺舍 愿诸众生 入涅槃寺。

若从寺出 愿令众生 出离生死 困厄牢狱。

若开门户 愿诸众生 开善道门。

若闭门户 愿恶道门 悉令闭塞。

若坐息时 愿诸众生 坐于道场。

若洗浴时 愿诸众生 离烦恼垢。

若受水时 愿诸众生 离诸臭秽。

若洗脚时 愿诸众生 离烦恼障。

若用杨枝 愿诸众生 除诸不净。

出入动止 愿我此身。但为利益 安乐六道 一切众生。

若礼佛时 愿诸众生 速成佛身。一切人天 之所恭敬。

 

如是菩萨 善解回向满愿具足。

 

善男子。云何菩萨 善解回转外道方便

菩萨摩诃萨 常于处处 外道法中。化作道士 梵志尼揵。为欲成就 众生因缘。就学经法 而作是念。

是等众生 多有憍慢。若作法师 而往教化 其不信受。以是义故。前作外道 弟子学士 就中出家。精进勇猛 细密威仪。必令得胜 外道徒众。

以多闻故 以苦行故。方能得作 外道法师。可尊可重 言语有用 辩才具足。

知其信已 方贬其道 示其过失。仁者。汝所学道 非为清净。非为离欲。亦非厌离。不能灭障。

从其邪道 而回转已。以佛正法 而安立之。为五通仙 受持梵行。修是梵行 勇猛精进。必令能得 外道法术。

如是勇猛 成就三昧 三摩跋提。必令得胜 一切外道 五通仙等。为诸仙人 作大法师。世所崇仰。

知成熟时 而贬是等 诸外道法 现其过失。从其禅定 而回转之。仁者。是道不为清净。不为厌离。亦不能灭 一切障碍。

从如是法 回转竟已。以佛正法 而安立之。

 

如是菩萨 善解回转外道方便。

 

善男子。云何菩萨 回转毒尘

菩萨摩诃萨 见诸众生 深著贪欲。但令灭其 贪欲因缘。作是方便 化作女色。形容端正 具足相好 胜余女人。众生见已 生贪甚深 爱乐耽著。

于所眠息 受乐之时 忽然而死。一念之顷 即成臭烂。可恶不净。

见即怖畏。大生厌离 慞惶苦恼。此是臭秽 谁能除之。

 

尔时菩萨 侍立其前 即为说法。令得决定 令入正位。于三菩提 随得一种。

 

如是菩萨 善解回转毒尘方便。

 

善男子。云何菩萨 善解断除疑悔方便

菩萨摩诃萨 见是众生 作五逆罪。及余不善 种种罪业。菩萨往诣 而作是言。

仁者。何故愁毒 不安乐耶。心无宁赖 如无精神。

 

答曰。

善男子。我以造作 诸逆罪业。以是因缘 我今失心 怖惧无宁。以此罪故 于未来世 受诸苦恼 诸非利益。

 

是时菩萨 前令信受。以是因缘 或作神通 或记于心。

见神通者 是人信已。于菩萨边 得大欢喜。生信解心 堪受说法。

如是信已。是时菩萨 于其人前。而作变化 化作父母。而作是言。

仁者见不。我之父母 亦被杀害。

 

杀父母已 复作神通。而现是人 令其欢喜。如是之人 有大神通。尚杀父母 何况于我。

是时菩萨 为是众生 而说法要。令其罪业 展转轻微 薄如蝇翼。

 

如是菩萨 断除疑悔 善巧方便。

 

善男子。云何菩萨 善解救济众生方便

菩萨摩诃萨 若见众生 堪闻正法 而作恶业。为教化故。菩萨尔时 巧作神通。

若以王身 应得度者 则现王身。

若宰相身 应得度者 而则为现 宰相之身。

若以富贵臣民刹利身 应得度者 则为现之。

若以天身 应得度者 而现天身。

若有众生 以软语故 应得度者。而作软语 为教化之。

若金刚身 应得度者 现金刚身。

若有众生 以怖畏故 应得度者 即现怖畏。

若有打拍 诃骂缚录 应得度者 即现是事。

 

若有众生 欲作逆事 打拍损恼。菩萨摩诃萨 见是等已。即生怜愍 而作是念。是等众生 欲来恼我。

见是众生 如观掌中 阿摩勒果。生大愁恼 而作是念。我今此身 宁受阿鼻地狱大苦。令是众生 即得入于无余涅槃 而得解脱。

见是众生 作诸罪业。以是因缘 若舍今身 必受阿鼻地狱苦报。是时菩萨 生怜愍心。以慈悲故 念彼众生。为治罚故 而折伏之 后方教悔。

 

如是菩萨 救济众生 善巧方便。

 

善男子。云何菩萨 善解延众生寿命方便

菩萨摩诃萨 若见众生 不感利养 无有势力。不能得知 诸圣妙法。虽求饮食 尚不能得 存立身口。是时菩萨 为是人等。教导文章 技艺算计 种种法术。善相应者 令得存立。

 

如是菩萨 善解延众生寿命方便。

 

善男子。云何菩萨 善解摄受方便

菩萨摩诃萨 若得种种 珍宝之聚。高须弥山 悉为纳受。随宜微细 亦为纳受。所以者何。尔时菩萨 而作是念。

是等众生 悭惜贪吝。耽著无厌 保护坚捉。悭贪因缘 流转沉溺 生死大海。

犹若江河 一切川流 俱入大海。是等众生 堕三恶道。亦复如是。

为是众生 利益安乐。是故菩萨 纳受所施 不为自利。非为润己 而受畜之 不生贪心。

但为一切众生利益 同得用故。

但为供养 佛法僧宝。

但为救济 困乏众生。令彼檀越 得欢喜故。得利益故。

 

如是菩萨 摄受善巧方便。

 

善男子。云何菩萨 善解处非处方便

菩萨摩诃萨 若见众生 有大威力。堪任成就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行诸行 求于声闻辟支佛道 勇猛精进。

是时菩萨 从如是处。而作方便 令得舍离。示大乘道 而令修行。

若不信受 乃至示现 作大斗诤 令得降伏。

 

如是菩萨 处非处 起善解方便。

 

善男子。云何菩萨 善解劝化利喜方便

菩萨摩诃萨 于诸未发菩提心者。能令发于 菩提之心。

已发心者 懈怠懒惰 劝令精进。

不持戒者 令其持戒。

若以少善 而知足者。方便发起 令具诸善。

若见众生 随所犯戒 可忏悔者。以是因缘 闭心而住 不喜不乐。是时菩萨 为是众生 广说法要。令得忏悔 灭如是罪。

 

如是菩萨 劝化利喜 善解方便。

 

善男子。云何菩萨 善解供养承事方便

菩萨摩诃萨 得出家已 无人供养。随宜如法 所得知足。独在闲处 住于寂静。作是思惟。我今云何能得 供养承事如来。

作是思惟 心心不绝。思诸供具 愿得供养 承事三宝。此则能得满足 六波罗蜜行。

于一念中 运供养心 舍于所重。是 檀波罗蜜。

运供养心 缘诸众生 而发是心。是 戒波罗蜜。

于是心中 而坐安乐。是 忍波罗蜜。

于是心中 无有疲倦。是 精进波罗蜜。

于是心中 不散不动。是 禅波罗蜜。

于是心中 而思种种 供养之具。是 般若波罗蜜。

如是菩萨 供养承事 善解方便。

 

善男子。菩萨具是十供养。善解方便波罗蜜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