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智】 菩萨乘人持不尽护戒、开遮戒、深入戒,不离一切智心 戒身不坏。

难度系数

★★★★

学习目的

已证解脱智,心向大乘的佛弟子当受持此篇,于生死中度化众生不生疲厌。自持净戒然随顺众生,尸罗波罗蜜以一切智为导。

对象读者

学佛10年以上的大乘佛弟子。

前提基础

【三归依】 【菩提心】 【四圣谛】 【十二因缘】 【出世智】 【尸罗波罗蜜】

建议读诵思惟观察次数

100遍

相关阅读

菩萨有四种毕定誓 【四取】 十尽句 宁为菩萨迟证无上正等菩提,不为速求堕二乘地。

进阶阅读

【菩萨戒】



尔时优波离从禅定起 诣世尊所。到已头面礼足 却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向于静处 独坐思惟 生如是念 如来说此波罗提木叉清净之戒。应当善学。为声闻缘觉菩萨乘故 说如是言。宁舍身命 不舍于戒。

世尊。若佛在世 及涅槃后 云何名为声闻乘人波罗提木叉 云何名为菩萨乘人波罗提木叉。

世尊说我于持律中最为第一。我当云何为他广说。今从世尊面闻受持 逮无所畏。然后能为他人广说。

我于静处独坐思惟 生如是念。我今应当诣世尊所 问比尼中决定之义。今此大众诸菩萨等。及比丘僧 悉皆集会。善哉世尊 唯愿说之。


尔时世尊告优波离。

汝今当知。声闻乘人有异方便 有异深心 持清净戒。菩萨乘人有异方便 有异深心 持清净戒。

所以者何。声闻乘人有异方便 有异深心。菩萨乘人有异方便 有异深心。

优波离。声闻乘人虽净持戒。于菩萨乘 不名净戒。菩萨乘人虽净持戒。于声闻乘 不名净戒。


优波离。云何名为声闻乘人虽净持戒。于菩萨乘不名净戒

优波离。声闻乘人不应乃至起于一念 欲更受身。是则名为声闻乘人清净持戒。于菩萨乘 最大破戒 名不清净。


云何名为菩萨乘人。虽净持戒。于声闻乘。不名净戒

优波离。菩萨乘人于无量劫。堪忍受身 不生厌患。是则名为菩萨乘人清净持戒。于声闻乘人 最大破戒 不名清净。


又优波离。菩萨乘人持 不尽护戒。声闻乘人持 尽护戒。

菩萨乘人持 开通戒。声闻乘人持 不开通戒。

菩萨乘人持 深入戒。声闻乘人持 次第戒。


优波离。云何名为菩萨乘人持不尽护戒 声闻乘人持尽护戒

菩萨乘人持戒之时。于诸众生及与他人应当随顺。声闻乘人 不应随顺。

优波离。以是义故菩萨乘人持不尽护戒。声闻乘人持尽护戒。


优波离。云何名为菩萨乘人持开通戒。声闻乘人持不开通戒

优波离。菩萨乘人。以日初分 有所犯戒。于日中分思惟。当得一切种智。菩萨尔时不破戒身。

以日中分 有所犯戒 于日后分思惟。当得一切种智 菩萨尔时不破戒身。

以日后分 有所犯戒。于夜初分思惟。当得一切种智。菩萨尔时不破戒身。

以夜初分 有所犯戒。于夜中分思惟。当得一切种智。菩萨尔时不破戒身。

以夜中分 有所犯戒。于夜后分思惟。当得一切种智。菩萨尔时不破戒身。

以夜后分 有所犯戒。于日初分思惟。当得一切种智。菩萨尔时不破戒身。

以是义故。菩萨乘人持开通戒。声闻乘人持不开通戒。菩萨不应生大惭愧。亦复不应生于悔缠。


优波离。声闻乘人数数犯罪。即时破失 声闻戒身。所以者何。声闻乘人应当持戒断一切结 如救头燃。所有深心 为涅槃故

优波离。以是义故。声闻乘人名持不开通戒。


优波离。云何菩萨乘人持深入戒。声闻乘人持次第戒

菩萨乘人于恒河沙劫。受五欲乐 游戏自在。受诸乐已。未曾捐舍发菩提心。菩萨尔时不名失戒。所以者何。菩萨乘人有于后时。善能护持菩提之心。乃至梦中 一切结使 不为其患。

菩萨乘人不应一时于一身中尽一切结。应当渐渐尽一切结 善根成就非不成熟

声闻乘人 如救头然。乃至一念受身 不应生喜

以是义故。大乘之人持深入戒。声闻乘人持次第戒。


菩萨乘人持开通戒 持不尽护戒。声闻乘人持不开通戒 持尽护戒。

所以者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甚为难得。具大庄严乃可得成。大乘之人 于无量劫 往来生死。不应生于厌离之心
优波离。如来观察筹量。为大乘人 不应一向说厌离法。不应一向说离欲法。不应一向说速疾法。常当为说 发欢喜心相应诸法。常应为说 甚深无难 无悔缠法。常应为说 无聚无碍 空无之法。闻此法已 常乐生死 不生忧悔。亦能满足菩提之行






尔时世尊告优波离。

汝今当知。声闻菩萨学清净戒。所发心 所修行异。

优波离。有声闻乘 持清净戒。于菩萨乘 名大破戒。

有菩萨乘 持清净戒。于声闻乘 名大破戒。


云何名为声闻乘人虽持净戒 于菩萨乘名大破戒。

优波离。声闻乘人。乃至不应起于一念更受后身。是名声闻持清净戒。然于菩萨 名大破戒。


云何菩萨持清净戒 于声闻乘名大破戒。

菩萨摩诃萨。修行大乘。能于无量阿僧祇劫。堪忍受身 不生厌患。是名菩萨持清净戒。于声闻乘名 大破戒。


以是义故。为菩萨乘说不尽护戒。为声闻乘说尽护戒。

为诸菩萨说开遮戒。为诸声闻说唯遮戒。

为菩萨乘说深心戒。为声闻乘说次第戒。


云何菩萨持不尽护戒。声闻乘者持尽护戒。

菩萨乘人虽持净戒。于诸众生应当随顺。声闻乘人不应随顺

是故菩萨持不尽护戒。声闻乘人持尽护戒。


云何名为菩萨持开遮戒。声闻乘人持唯遮戒。

若诸菩萨于大乘中发趣修行。日初分时 有所犯戒。于日中分 不离一切智心。如是菩萨戒身不坏。

若日中分 有所犯戒。于日后分 不离一切智心。如是菩萨戒身不坏。

若日后分 有所犯戒。于夜初分 不离一切智心。如是菩萨戒身不坏。

若夜初分 有所犯戒。于夜中分 不离一切智心。如是菩萨戒身不坏。

若夜中分 有所犯戒。于夜后分 不离一切智心。如是菩萨戒身不坏。

若夜后分 有所犯戒。于日初分 不离一切智心。如是菩萨戒身不坏。

以是义故。菩萨乘人持开遮戒。设有所犯 不应失念 妄生忧悔 自恼其心。

于声闻乘 有所犯者。便为破坏声闻净戒。何以故。声闻持戒。断除烦恼 如救头然。所有志乐 但求涅槃。以是义故。名声闻乘持唯遮戒。


复次优波离。云何菩萨持深入戒。声闻乘人持次第戒。

菩萨乘人。于恒沙劫 受五欲乐 游戏自在。未曾舍离菩提之心。如是菩萨不名失戒。所以者何。菩萨善能守护安住菩提之心。乃至梦中 一切结使。不为其患。而是菩萨所有烦恼 渐渐当尽。不应一生 便尽诸结。

声闻乘者。成熟善根 如救头然。乃至一念 不喜受生。

以是义故。大乘之人。持深入戒。说有开遮。名不尽护。声闻乘人持次第戒。名曰唯遮。名为尽护。

何以故。优波离。求大乘者。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甚为难得。具大庄严 乃能成就。是故菩萨虽于无量阿僧祇劫往来生死。终不生于厌离之心。

以是义故。如来观察为大乘人 不应一向说厌离法。不应一向说于速证涅槃之法。应当为说慈喜相应 甚深微妙 无染之法。远离忧悔 无系著法。无障无碍 性空之法。菩萨闻已。于生死中而无厌倦。决定圆满无上菩提。

 


 

尔时世尊 告优波离。

汝今当知。声闻乘人 有异方便 有异深心 持清净戒。菩萨乘人 有异方便 有异深心 持清净戒。

所以者何。声闻乘人 有异方便 有异深心。菩萨乘人 有异方便 有异深心。

优波离。声闻乘人 虽净持戒。于菩萨乘 不名净戒。菩萨乘人 虽净持戒。于声闻乘 不名净戒。

 

优波离。云何名为 声闻乘人 虽净持戒。于菩萨乘 不名净戒。

优波离。声闻乘人 不应乃至 起于一念 欲更受身。

是则名为 声闻乘人 清净持戒。于菩萨乘 最大破戒 名不清净。

 

云何名为 菩萨乘人。虽净持戒。于声闻乘。不名净戒。

优波离。菩萨乘人 于无量劫。堪忍受身 不生厌患。

是则名为 菩萨乘人 清净持戒。于声闻乘人 最大破戒 不名清净。

 

又优波离。菩萨乘人 持不尽护戒。声闻乘人 持尽护戒。

菩萨乘人 持开通戒。声闻乘人 持不开通戒。

菩萨乘人 持深入戒。声闻乘人 持次第戒。

 

优波离。云何名为 菩萨乘人 持不尽护戒。声闻乘人 持尽护戒。

菩萨乘人 持戒之时。于诸众生 及与他人 应当随顺。声闻乘人 不应随顺。

优波离。以是义故 菩萨乘人 持不尽护戒。声闻乘人 持尽护戒。

 

优波离。云何名为 菩萨乘人 持开通戒。声闻乘人 持不开通戒。

优波离。菩萨乘人。

以日初分 有所犯戒。于日中分思惟。当得一切种智。菩萨尔时 不破戒身。

以日中分 有所犯戒。于日后分思惟。当得一切种智 菩萨尔时 不破戒身。

以日后分 有所犯戒。于夜初分思惟。当得一切种智。菩萨尔时 不破戒身。

以夜初分 有所犯戒。于夜中分思惟。当得一切种智。菩萨尔时 不破戒身。

以夜中分 有所犯戒。于夜后分思惟。当得一切种智。菩萨尔时 不破戒身。

以夜后分 有所犯戒。于日初分思惟。当得一切种智。菩萨尔时 不破戒身。

以是义故。菩萨乘人 持开通戒。声闻乘人 持不开通戒。菩萨不应 生大惭愧。亦复不应 生于悔缠。

 

优波离。声闻乘人 数数犯罪。即时破失 声闻戒身。

所以者何。

声闻乘人 应当持戒 断一切结 如救头燃。所有深心 为涅槃故。

优波离。以是义故。声闻乘人 名持不开通戒。

 

优波离。云何菩萨乘人 持深入戒。声闻乘人 持次第戒。

菩萨乘人 于恒河沙劫。受五欲乐 游戏自在。受诸乐已。未曾捐舍 发菩提心。菩萨尔时 不名失戒。

所以者何。

菩萨乘人 有于后时。善能护持 菩提之心。乃至梦中 一切结使 不为其患。

菩萨乘人 不应一时 于一身中 尽一切结。应当渐渐 尽一切结 善根成就 非不成熟。

声闻乘人 如救头然。乃至一念受身 不应生喜。

以是义故。大乘之人 持深入戒。声闻乘人 持次第戒。

 

菩萨乘人 持开通戒 持不尽护戒。声闻乘人 持不开通戒 持尽护戒。

所以者何。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甚为难得。具大庄严 乃可得成。

大乘之人 于无量劫 往来生死。不应生于 厌离之心。

 

优波离。如来观察筹量。为大乘人 不应一向说 厌离法。不应一向说 离欲法。不应一向说 速疾法。

常当为说 发欢喜心相应诸法。

常应为说 甚深无难 无悔缠法。

常应为说 无聚无碍 空无之法。

闻此法已 常乐生死 不生忧悔。亦能满足 菩提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