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来功德】 如来应正等觉音声之相

【如来功德】 如来应正等觉音声之相

难度系数

★★ 

学习目的

学佛、念佛、归依佛,需要建立在对如来功德有所了解的基础上。

对象读者

善男子、善女人。

前提基础

【不乐人世】

建议读诵思惟观察次数

50遍

相关阅读

如来身 如来威神光明

进阶阅读

【念佛】



佛子。菩萨摩诃萨。应云何知如来应正等觉音声。


佛子。菩萨摩诃萨。

应知如来音声遍至普遍无量诸音声故。

应知如来音声。随其心乐。皆令欢喜。说法明了故。

应知如来音声。随其信解。皆令欢喜。心得清凉故。

应知如来音声化不失时。所应闻者。无不闻故。

应知如来音声无生灭。如呼响故。

应知如来音声无主。修习一切。业所起故。

应知如来音声甚深。难可度量故。

应知如来音声无邪曲。法界所生故。

应知如来音声无断绝。普入法界故。

应知如来音声无变易。至于究竟故。


佛子。菩萨摩诃萨。应知如来音声非量非无量。非主非无主。非示非无示。何以故。佛子。譬如世界。将欲坏时。无主无作。法尔而出四种音声。其四者何。


一曰。汝等当知初禅安乐。离诸欲恶。超过欲界。

众生闻已。自然而得成就初禅。舍欲界身。生于梵天。


二曰。汝等当知二禅安乐。无觉无观。超于梵天。

众生闻已。自然而得成就二禅。舍梵天身。生光音天。


三曰。汝等当知三禅安乐。无有过失。超光音天。

众生闻已。自然而得成就三禅。舍光音身。生遍净天。


四曰。汝等当知四禅寂静。超遍净天。

众生闻已。自然而得成就四禅。舍遍净身。生广果天。


是为四。


佛子。此诸音声。无主无作。但从众生诸善业力之所出生。

佛子。如来音声。亦复如是。无主无作。无有分别。非入非出。但从如来功德法力。出于四种广大音声。其四者何。


一曰。汝等当知一切诸行。皆悉是苦。所谓地狱苦。畜生苦。饿鬼苦。无福德苦。著我我所苦。作诸恶行苦。欲生人天。当种善根。生人天中。离诸难处。

众生闻已。舍离颠倒。修诸善行。离诸难处。生人天中。


二曰。汝等当知一切诸行。众苦炽然。如热铁丸。诸行无常。是磨灭法。涅槃寂静。无为安乐。远离炽然。消诸热恼。

众生闻已。勤修善法。于声闻乘。得随顺音声忍。


三曰。汝等当知声闻乘者。随他语解。智慧狭劣。更有上乘。名独觉乘。悟不由师。汝等应学。

乐胜道者。闻此音已。舍声闻道。修独觉乘。


四曰。汝等当知过二乘位。更有胜道。名为大乘。菩萨所行。顺六波罗蜜。不断菩萨行。不舍菩提心。处无量生死。而不疲厌。过于二乘。名为大乘第一乘胜乘最胜乘上乘无上乘利益一切众生乘。

若有众生。信解广大。诸根猛利。宿种善根。为诸如来神力所加。有胜乐欲。希求佛果。闻此音已。发菩提心。


佛子。如来音声。不从身出。不从心出。而能利益无量众生。

佛子。是为如来音声第一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


复次佛子。譬如呼响。因于山谷及音声起。无有形状。不可睹见。亦无分别。而能随逐一切语言。

如来音声。亦复如是。无有形状。不可睹见。非有方所。非无方所。但随众生欲解缘出。其性究竟。无言无示。不可宣说。

佛子。是为如来音声第二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


复次佛子。譬如诸天有大法鼓。名为觉悟。若诸天子。行放逸时。于虚空中。出声告言。汝等当知一切欲乐。皆悉无常。虚妄颠倒。须臾变坏。但诳愚夫。令其恋著。汝莫放逸。若放逸者。堕诸恶趣。后悔无及。

放逸诸天。闻此音已。生大忧怖。舍自宫中所有欲乐。诣天王所。求法行道。


佛子。彼天鼓音。无主无作。无起无灭。而能利益无量众生。当知如来。亦复如是。为欲觉悟放逸众生。出于无量妙法音声。所谓无著声。不放逸声。无常声。苦声。无我声。不净声。寂灭声。涅槃声。无有量自然智声。不可坏菩萨行声。至一切处如来无功用智地声。以此音声。遍法界中。而开悟之。

无数众生。闻是音已。皆生欢喜。勤修善法。各于自乘。而求出离。所谓或修声闻乘。或修独觉乘。或习菩萨无上大乘。

而如来音。不住方所。无有言说。

佛子。是为如来音声第三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


复次佛子。譬如自在天王。有天采女。名曰善口。于其口中。出一音声。其声则与百千种乐。而共相应。一一乐中。复有百千差别音声。


佛子。彼善口女。从口一声。出于如是。无量音声。当知如来。亦复如是。于一音中。出无量声。随诸众生心乐差别。皆悉遍至。悉令得解。

佛子。是为如来音声第四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


复次佛子。譬如大梵天王。住于梵宫。出梵音声。一切梵众。靡不皆闻。而彼音声。不出众外。诸梵天众。咸生是念。大梵天王。独与我语。

如来妙音。亦复如是。道场众会。靡不皆闻。而其音声。不出众外。何以故。根未熟者。不应闻故。其闻音者。皆作是念。如来世尊。独为我说。

佛子。如来音声。无出无住。而能成就一切事业。是为如来音声第五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


复次佛子。譬如众水皆同一味。随器异故。水有差别。水无念虑。亦无分别。

如来言音。亦复如是。唯是一味。谓解脱味。随诸众生心器异故。无量差别。而无念虑。亦无分别。

佛子。是为如来音声第六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


复次佛子。譬如阿那婆达多龙王。兴大密云。遍阎浮提。普霔甘雨。百谷苗稼。皆得生长。江河泉池。一切盈满。此大雨水。不从龙王身心中出。而能种种。饶益众生。

佛子。如来应正等觉。亦复如是。兴大悲云。遍十方界。普雨无上甘露法雨。令一切众生。皆生欢喜。增长善法。满足诸乘。

佛子。如来音声。不从外来。不从内出。而能饶益一切众生。是为如来音声第七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


复次佛子。譬如摩那斯龙王。将欲降雨。未便即降。先起大云。弥覆虚空。凝停七日。待诸众生。作务究竟。何以故。彼大龙王。有慈悲心。不欲恼乱诸众生故。过七日已。降微细雨。普润大地。

佛子。如来应正等觉。亦复如是。将降法雨。未便即降。先兴法云。成熟众生。为欲令其心无惊怖。待其熟已。然后普降甘露法雨。演说甚深微妙善法。渐次令其满足如来一切智智无上法味。

佛子。是为如来音声第八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


复次佛子。譬如海中。有大龙王。名大庄严。于大海中。降雨之时。或降十种庄严雨。或百或千。或百千种庄严雨。

佛子。水无分别。但以龙王不思议力。令其庄严。乃至百千无量差别。如来应正等觉。亦复如是。为诸众生说法之时。或以十种。差别音说。或百或千。或以百千。或以八万四千音声。说八万四千行。乃至或以无量百千亿那由他音声。各别说法。令其闻者。皆生欢喜。如来音声。无所分别。但以诸佛于甚深法界。圆满清净。能随众生根之所宜。出种种言音。皆令欢喜。

佛子。是为如来音声第九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


复次佛子。譬如娑竭罗龙王。欲现龙王大自在力。饶益众生。咸令欢喜。从四天下。乃至他化自在天处。兴大云网。周匝弥覆。其云色相。无量差别。或阎浮檀金光明色。或毗琉璃光明色。或白银光明色。或玻璃光明色。或牟萨罗光明色。或码瑙光明色。或胜藏光明色。或赤真珠光明色。或无量香光明色。或无垢衣光明色。或清净水光明色。或种种庄严具光明色。如是云网。周匝弥布。

既弥布已。出种种色电光。所谓阎浮檀金色云。出琉璃色电光。琉璃色云。出金色电光。银色云。出玻璃色电光。玻璃色云。出银色电光。牟萨罗色云。出码瑙色电光。码瑙色云。出牟萨罗色电光。胜藏宝色云。出赤真珠色电光。赤真珠色云。出胜藏宝色电光。无量香色云。出无垢衣色电光。无垢衣色云。出无量香色电光。清净水色云。出种种庄严具色电光。种种庄严具色云。出清净水色电光。乃至种种色云。出一色电光。一色云。出种种色电光。

复于彼云中。出种种雷声。随众生心。皆令欢喜。所谓或如天女歌咏音。或如诸天妓乐音。或如龙女歌咏音。或如乾闼婆女歌咏音。或如紧那罗女歌咏音。或如大地震动声。或如海水波潮声。或如兽王哮吼声。或如好鸟鸣啭声。及余无量。种种音声。

既震雷已。复起凉风。令诸众生。心生悦乐。然后乃降种种诸雨。利益安乐无量众生。从他化天。至于地上。于一切处。所雨不同。所谓

于大海中。雨清冷水。名无断绝。

于他化自在天。雨箫笛等种种乐音。名为美妙。

于化乐天。雨大摩尼宝。名放大光明。

于兜率天。雨大庄严具。名为垂髻。

于夜摩天。雨大妙华。名种种庄严具。

于三十三天。雨众妙香。名为悦意。

于四天王天。雨天宝衣。名为覆盖。

于龙王宫。雨赤真珠。名涌出光明。

于阿修罗宫。雨诸兵仗。名降伏怨敌。

于此郁单越。雨种种华。名曰开敷。余三天下。悉亦如是。

然各随其处。所雨不同。虽彼龙王。其心平等。无有彼此。但以众生善根异故。雨有差别。


佛子如来应正等觉无上法王。亦复如是。欲以正法。教化众生。先布身云。弥覆法界。随其乐欲。为现不同。所谓

或为众生。现生身云。

或为众生。现化身云。

或为众生。现力持身云。

或为众生。现色身云。

或为众生。现相好身云。

或为众生。现福德身云。

或为众生。现智慧身云。

或为众生。现诸力不可坏身云。

或为众生。现无畏身云。

或为众生。现法界身云。

佛子如来。以如是等。无量身云。普覆十方一切世界。随诸众生所乐各别。示现种种光明电光。所谓

或为众生。现光明电光。名无所不至。

或为众生。现光明电光。名无边光明。

或为众生。现光明电光。名入佛秘密法。

或为众生。现光明电光。名影现光明。

或为众生。现光明电光。名光明照耀。

或为众生。现光明电光。名入无尽陀罗尼门。

或为众生。现光明电光。名正念不乱。

或为众生。现光明电光。名究竟不坏。

或为众生现光明电光。名顺入诸趣。

或为众生。现光明电光。名满一切愿皆令欢喜。


佛子。如来应正等觉。现如是等无量光明电光已。复随众生心之所乐。出生无量三昧雷声。所谓

善觉智三昧雷声。

明盛离垢海三昧雷声。

一切法自在三昧雷声。

金刚轮三昧雷声。

须弥山幢三昧雷声。

海印三昧雷声。

日灯三昧雷声。

无尽藏三昧雷声。

不坏解脱力三昧雷声。


佛子。如来身云中。出如是等无量差别三昧雷声已。将降法雨。先现瑞相。开悟众生。所谓

从无障碍。大慈悲心。现于如来大智风轮。名能令一切众生。生不思议。欢喜适悦。

此相现已。一切菩萨。及诸众生。身之与心。皆得清凉。

然后从如来大法身云。大慈悲云。大不思议云。雨不思议广大法雨。令一切众生。身心清净。所谓

为坐菩提场菩萨。雨大法雨。名法界无差别

为最后身菩萨。雨大法雨。名菩萨游戏如来秘密教。

为一生所系菩萨。雨大法雨。名清净普光明。

为灌顶菩萨。雨大法雨。名如来庄严具所庄严。

为得忍菩萨。雨大法雨。名功德宝智慧华开敷不断菩萨大悲行。

为住向行菩萨。雨大法雨。名入现前变化甚深门而行菩萨行无休息无疲厌。

为初发心菩萨。雨大法雨。名出生如来大慈悲行救护众生。

为求独觉乘众生。雨大法雨。名深知缘起法远离二边得不坏解脱果。

为求声闻乘众生。雨大法雨。名以大智慧剑断一切烦恼怨。

为积集善根决定不决定众生。雨大法雨。名能令成就种种法门生大欢喜。

佛子。诸佛如来。随众生心。雨如是等广大法雨。充满一切无边世界。


佛子。如来应正等觉。其心平等。于法无吝。但以众生根欲不同。所雨法雨。示有差别。是为如来音声第十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


复次佛子。应知如来音声。有十种无量。何等为十。所谓

如虚空界无量。至一切处故。

如法界无量。无所不遍故。

如众生界无量。令一切心喜故。

如诸业无量。说其果报故。

如烦恼无量。悉令除灭故。

如众生言音无量。随解令闻故。

如众生欲解无量。普观救度故。

如三世无量。无有边际故。

如智慧无量。分别一切故。

如佛境界无量。入佛法界故。


佛子。如来应正等觉音声。成就如是等阿僧祇无量。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欲重明此义。而说颂言

三千世界将坏时 众生福力声告言

四禅寂静无诸苦 令其闻已悉离欲

十力世尊亦如是 出妙音声遍法界

为说诸行苦无常 令其永度生死海

譬如深山大谷中 随有音声皆响应

虽能随逐他言语 而响毕竟无分别

十力言音亦复然 随其根熟为示现

令其调伏生欢喜 不念我今能演说

如天有鼓名能觉 常于空中震法音

诫彼放逸诸天子 令其闻已得离著

十力法鼓亦如是 出于种种妙音声

觉悟一切诸群生 令其悉证菩提果

自在天王有宝女 口中善奏诸音乐

一声能出百千音 一一音中复百千

善逝音声亦如是 一声而出一切音

随其性欲有差别 各令闻已断烦恼

譬如梵王吐一音 能令梵众皆欢喜

音唯及梵不出外 一一皆言己独闻

十力梵王亦复然 演一言音充法界

唯沾众会不远出 以无信故未能受

譬如众水同一性 八功德味无差别

因地在器各不同 是故令其种种异

一切智音亦如是 法性一味无分别

随诸众生行不同 故使听闻种种异

譬如无热大龙王 降雨普洽阎浮地

能令草树皆生长 而不从身及心出

诸佛妙音亦如是 普雨法界悉充洽

能令生善灭诸恶 不从内外而得有

譬如摩那斯龙王 兴云七日未先雨

待诸众生作务竟 然后始降成利益

十力演义亦如是 先化众生使成熟

然后为说甚深法 令其闻者不惊怖

大庄严龙于海中 霔于十种庄严雨

或百或千百千种 水虽一味庄严别

究竟辩才亦如是 说十二十诸法门

或百或千至无量 不生心念有殊别

最胜龙王娑竭罗 兴云普覆四天下

于一切处雨各别 而彼龙心无二念

诸佛法王亦如是 大悲身云遍十方

为诸修行雨各异 而于一切无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