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来十号】如来 应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间解 无上士 调御丈夫 天人师 佛世尊

【如来十号】如来 应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间解 无上士 调御丈夫 天人师 佛世尊

难度系数

★★★

学习目的

佛弟子必须先会背诵如来十号:如来 应(应供)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间解 无上士 调御丈夫 天人师 佛世尊(婆伽婆),或者:如来 至真 等正觉 明行成为 善逝 世间解 无上士 道法御 天人师 为佛众佑,然后逐渐深入理解各种称呼的含义。

对象读者

所有佛门弟子。

前提基础

【三归依】

建议读诵思惟观察次数

不小于100遍

相关阅读

如来/世尊/佛

进阶阅读

【念佛】 【念佛十号定】



阿难白言。

云何如来


佛告苾刍。

我昔因地为菩萨时 歴修众行。为求无上正等正觉。今得菩提涅槃一切真实。以八圣道正见所证。名为如来。

如过去正等正觉。调伏息心 得至涅槃故。名如来。


云何应供


佛言。

昔在因位所行善法威仪戒品。十善根力 修令増长。如是修习圆满 至究竟位。证涅槃时 断尽一切烦恼。令身口意清净无染。永害烦恼。如断多罗树头 永不生芽

复次贪瞋痴等烦恼尽故。一切诸趣永不结生。超过四难 生老病死苦果之法。惑苦二种而永不生。立应供号

复次令彼世间所有衣服 卧具 飮食 汤药 幢幡 宝盖 香花 灯果。及天上人间 最上之物。供养于佛。获得最上富贵吉祥之福。是名应供之号。


云何正等觉


佛言。

如来具一切智。于一切处无不了知。以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十二縁生。四谛法等如是之法。平等开觉一切众生。令起智断惑 证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具三明六通。

复于大乘作意思求 歴修诸地。断尽结习 成无上觉。此名正等正觉。


云何明行足


佛言。

明谓 天眼明 宿命明 漏尽明。

行足者。为如来身口意业。善修满足正真清净。如有大衣钵等 自在观照而无爱著。于自愿力一切之行。修令满足。号明行足。


云何善逝


佛言。

即妙往之义。

如贪瞋痴等引诸有情往彼恶趣。非名善逝。

如来正智 能断诸惑。妙出世间 能往佛果。故名善逝。


云何世间解 无上士


佛言。

世间者。谓欲界 色界 无色界。地狱 饿鬼 傍生等类。各具色蕴 受蕴 想蕴 行蕴 识蕴。眼根 耳根 鼻根 舌根 身根 意根。及彼六识所縁境等一切诸法。名曰世间。

正觉正知 名世间解。


又彼世间所有二足 四足 多足 无足。欲色诸天。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若凡若圣。一切有情之中。唯佛第一 最上无等。名无上士。


云何调御丈夫


佛言。

佛是大丈夫。而能调御善恶二类。

恶者 起不善三业。而作诸恶 堕地狱 饿鬼 傍生 而得恶报。

善者 于身口意而修众善。得人天福果。

此之善恶皆由心作。佛以第一义善涅槃之法。显示调御 令离垢染 获得最上寂灭涅槃。

是故得名调御丈夫。


云何天人师


佛言。

非与阿难一苾刍为师。所有苾刍 苾刍尼。乌波塞 乌波夷。及天上人间。沙门 婆罗门。魔王 外道。释梵龙天 悉皆归命 依教奉行 倶作佛子。故名天人师。


云何名


智慧具足 三觉圆明。

是故名佛。


佛告阿难。

我昔经行之次。有婆罗门而来问我。何故汝之父母 为汝立名 呼为佛邪。

佛即答言。

世所知者 我能了知。世所观者 我亦能观。所得灭者 我亦得灭。我具一切智 一切了知。

我从无数劫。种种修行 远尘离垢。今得无上菩提。故立佛号。


云何世尊


佛言。

我于因地自审观察所有善法。戒法 心法 智慧法。

复观贪等不善之法。能招诸有 生灭等苦。

以无漏智 破彼烦恼 得无上觉。是故天人凡圣。世出世间 咸皆尊重。故曰世尊。

 

 


 


佛子。佛义功德身者。诸佛道同果法不异。所谓十号。

一 如来

二 应供

三 正遍知

四 明行足

五 善逝

六 世间解

七 无上士

八 调御丈夫

九 天人师

十 佛陀

具向十德故。为一切众生所供养。

 

 


 


云何名如来

如过去诸佛所说不变。云何不变。过去诸佛为度众生说十二部经。如来亦尔。故名如来。

诸佛世尊从六波罗蜜三十七品十一空来至大涅槃。如来亦尔。是故号佛为如来也。

诸佛世尊为众生故随宜方便开示三乘。寿命无量不可称计。如来亦尔。是故号佛为如来也。


云何为

世间之法悉名怨家。佛应害故 故名为应。

夫四魔者是菩萨怨。诸佛如来为菩萨时。能以智慧破坏四魔。是故名应。

复次应者 名为远离。为菩萨时应当远离无量烦恼故名为应。

复次应者 名乐。过去诸佛为菩萨时。虽于无量阿僧祇劫为众生故受诸苦恼终无不乐而常乐之。如来亦尔 是故名应。

又复应者 一切人天应以种种香花璎珞幢幡妓乐而供养之。是故名应。


云何正遍知

正者 名不颠倒。

遍知者 于四颠倒无不通达。


又复正者 名为苦行。

遍知者 知因苦行定有苦果。


又复正者 名世间中。

遍知者 毕竟定知修习中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又复正者 名为可数可量可称。

遍知者 不可数不可量不可称。


是故号佛为正遍知。


善男子。声闻缘觉亦有遍知亦不遍知。何以故。

遍知者 名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声闻缘觉亦得遍知。是名遍知。

云何不遍知。善男子。假使二乘于无量劫观一色阴不能尽知。以是义故声闻缘觉无有遍知。


云何明行足

明者 名得无量善果。

行 名脚足。

善果者 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脚足者 名为戒慧。

乘戒慧足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名为明行足也。


又复明者 名咒。

行者 名吉。

足者 名果。

善男子。是名世间义。


咒者 名为解脱。

吉者 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果者 名为大般涅槃。

是故名为明行足也。


又复明者 名光。

行者 名业。

足者 名果。

善男子。是名世间义。


光者 名不放逸。

业者 名六波罗蜜。

果者 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又复明者 名为三明。

一 菩萨明。

二 诸佛明。

三 无明明。

菩萨明者 即是般若波罗蜜。

诸佛明者 即是佛眼。

无明明者 即毕竟空。

行者 于无量劫为众生故修诸善业。

足者 明见佛性。

以是义故名明行足。


云何善逝

善者 名高。

逝名 不高。

善男子。是名世间义。


高者 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不高者 即如来心也。


善男子。心若高者不名如来。是故如来名为善逝。


又复善者 名为善知识。

逝者 善知识果。

善男子。是名世间义。


善知识者 即初发心。

果者 名为大般涅槃。

如来不舍最初发心 得大涅槃。是故如来名为善逝。


又复善者 名好。

逝者 名有。

善男子。是名世间义。


好者 名见佛性。

有者 名大涅槃。

善男子。涅槃之性实非有也。诸佛世尊因世间故说言是有。

善男子。譬如世人实无有子 说言有子。实无有道 说言有道。涅槃亦尔。因世间故 说言为有。

诸佛世尊成大涅槃故名善逝。


善男子。云何世间解

善男子。世间者 名为五阴。

解者 名知。

诸佛世尊善知五阴 故名世间解。


又世间者 名为五欲。

解 名不着。

不着五欲故 名世间解。


又世间解者。东方无量阿僧祇世界。一切声闻缘觉不知不见不解。诸佛悉知悉见悉解。

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是故号佛为世间解。


又世间者 一切凡夫。

解者 知诸凡夫善恶因果。非是声闻缘觉所知。惟佛能知。

是故号佛为 世间解。


又世间者 名曰莲花。

解 名不污。

善男子。是名世间义。


莲花者 即是如来。

不污者 如来不为世间八法之所染污。

是故号佛为世间解。


又世间解者 诸佛菩萨名世间解。

何以故。诸佛菩萨见世间故 故名世间解。

善男子。如因食得命 名食为命。诸佛菩萨亦复如是。见世间故 故名世间解。


云何无上士

上士者 名之为断。

无所断者 名无上士。

诸佛世尊无有烦恼故 无所断。是故号佛为 无上士。


又上士者 名为诤讼。

无上士者 无有诤讼。

如来无诤 是故号佛为 无上士。


又上士者 名语可坏。

无上士者 语不可坏。

如来所言 一切众生所不能坏。是故号佛为 无上士。


又上士者 名为上座。

无上士者 名无上座。

三世诸佛更无过者。是故号佛为 无上士。


上者 名新。

士者 名故。

诸佛世尊体 大涅槃无新无故。是故号佛为 无上士。


云何调御丈夫

自既丈夫 复调丈夫。

善男子。言如来者 实非丈夫非不丈夫。因调丈夫 故名如来为丈夫也。


善男子。一切男女 若具四法 则名丈夫。何等为四。

一 善知识。

二 能听法。

三 思惟义。

四 如说修行。

善男子。若男若女 具是四法 则名丈夫。

善男子。若有男子 无此四法 则不得名为丈夫也。何以故。身虽丈夫 行同畜生。


如来调伏若男若女。是故号佛 调御丈夫。


复次善男子。如御马者 凡有四种。

一者 触毛。二者 触皮。三者 触肉。四者 触骨。

随其所触 称御者意。


如来亦尔。以四种法 调伏众生。

一为说生 令受佛语。如触其毛 随御者意。

二说生老 便受佛语。如触毛皮 随御者意。

三者说生及以老病 便受佛语。如触毛皮肉 随御者意。

四者说生及老病死 便受佛语。如触毛皮肉骨 随御者意。


善男子。御者调马 无有决定。如来世尊 调伏众生 必定不虚。是故号佛为 调御丈夫。


云何天人师

师有二种。

一者 善教。

二者 恶教。

诸佛菩萨 常以善法 教诸众生。何等善法。谓 身口意善。


诸佛菩萨 教诸众生 作如是言。

善男子。汝当远离 身不善业。何以故。以身恶业 是可远离 得解脱故。是故我以此法教汝。若是恶业不可远离 得解脱者。终不教汝令远离也。若诸众生 离恶业已 堕三恶者 无有是处。以远离故 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得大涅槃。

是故诸佛菩萨 常以此法 教化众生。


口意亦尔。是故号佛为 无上师。


复次昔未得道 今已得之。以所得道 为众生说。

从本已来 未修梵行 今已修竟。以己所修 为众生说。

自破无明 复为众生破坏无明。

自得净目 复为众生破除盲冥令得净眼。

自知二谛 复为众生演说二谛。

既自解脱 复为众生说解脱法。

自度无边生死大河 复令众生皆悉得度。

自得无畏 复教众生令无怖畏。

自既涅槃 复为众生演大涅槃。

是故号佛为 无上师。


天者 名昼。天上昼长夜短 是故名天。

又复天者 名无愁恼。常受快乐 是故名天。

又复天者 名为灯明。能破黑闇而为大明 是故名天。

亦以能破恶业黑闇。得于善业而生天上 是故名天。

又复天者 名吉。以吉祥故 得名为天。

又复天者 名曰日。有光明故 名曰为天。

以是义故名为天也。


人者 名曰能多恩义。

又复人者 身口柔软。

又复人者 名有憍慢。

又复人者 能破憍慢。


善男子。诸佛虽为一切众生无上大师。然经中说为天人师。何以故。

善男子。诸众生中惟天与人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能修十善业道。能得须陀洹果 斯陀含果 阿那含果 阿罗汉果 辟支佛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号佛为天人师。


云何为

佛者 名觉。既自觉悟 复能觉他。


善男子。譬如有人觉知有贼 贼无能为。菩萨摩诃萨能觉一切无量烦恼。既觉了已 令诸烦恼 无所能为 是故名佛。

以是觉故 不生不老不病不死 是故名佛。


婆伽婆者。

婆伽 名破。

婆名 烦恼。

能破烦恼 故名婆伽婆。


又能成就 诸善法故。

又能善解 诸法义故。

有大功德 无能胜故。

有大名闻 遍十方故。

又能种种 大慧施故。

又于无量阿僧祇劫 吐女根故。


善男子。若男若女 能如是念佛者。若行若住 若坐若卧 若昼若夜 若明若闇。常得不离见佛世尊。

 

 


 

 

云何名为 无上菩提

具七无上故 名无上菩提。

一者 身无上

二者 受持无上

三者 具足无上

四者 智慧无上

五者 不可思议无上

六者 解脱无上

七者 行无上

 

身无上者。三十二相庄严身故

受持无上者。诸佛菩萨 自利利他 能施众生 人天乐故

具足无上者。诸佛菩萨 有四具足故。所谓 寿命具足。见具足。戒具足。行具足

智慧无上者。谓 四无碍

不可思议无上者。所谓 具足六波罗蜜

解脱无上者。如来能坏二种障故

 

行无上者。所谓 圣行 天行 梵行

圣行者。谓 三三昧 空无相愿 灭尽定

天行者。谓 四禅 四无色定

梵行者。谓 四无量心

 

是三种行 出佛四行 常乐修集。

云何为四。

 

圣行 有二。

一者 空三昧。

二者 灭尽定。

 

天行 有一。

谓 第四禅。

 

梵行 亦一。

所谓 大悲。

如来以是大悲因缘。昼夜六时 常观众生。谁无善根 当施种子。谁种善根 当令增长。乃至谁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当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如来以是

无上身故 名大丈夫

受持无上故 名为大悲

具足无上故 名到彼岸

智慧无上故 名一切智

不可思议无上故 名阿罗呵

解脱无上故 名大涅槃

行无上故 名三藐三佛陀

 

以是义故 如来具足十种名号。

所谓 如来 应供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间解 无上士 调御丈夫 天人师 佛世尊

 

无虚妄故 名为如来

良福田故 名为应供

知法界故正遍知

具三明故明行足

不来还故 名为善逝

 

知二世间故世间解

一者 国土世间。

二者 众生世间。

 

能调伏众生 身心恶故。名无上士 调御丈夫

 

能为众生 作眼目故。

能令众生 正知正法 正义正归。为诸众生 广说义故。

能坏一切烦恼苦故。

能破众生 疑网心故。

开示诸法 甚深义故。

一切善法根本故。

是故名为 天人之师

 

知善法聚 不善法聚 非善非不善法聚。是名为 佛坏魔波旬故。能得难得如来身故。名 婆伽婆

 

无量劫中 乃至无有一佛出世。是故难得。

 

无量世界 有无量佛。十方世界 有无量菩萨。同时同愿 修集庄严。同时俱发 菩提之心。一时一日 一月一岁。同施同戒 同忍同进 同禅同智。

以是义故。十方世界 应有无量无边佛土。一土之中 终无二佛一时出世。

若无十方无量世界。如是无量无边菩萨 同修善行 可无果耶。以是故知。有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界。

何以故。一土之中 无二佛故。

菩萨摩诃萨 初发心时。作如是言。唯我一人 能令无量无边众生 断烦恼苦 入于涅槃。

以是愿力 获得果报。如来能为三千大千无量世界。说法教化 调伏众生。

是故一土 无二佛出。

若一土中 有二佛出者。众生不能 乐修善法。不生恭敬难遭之想。

若见一佛 则得生于 不思议心。佛或涅槃。我等当共 及时修善。勤行精进 转离生死。生难遭想恭敬之心。

修檀波罗蜜 乃至修集般若波罗蜜。是故一土无二佛出。

 

十方诸佛 唯除四事。其余一切 平等无二。

一者 寿。

二者 姓。

三者 名。

四者 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