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比较

密钥

  • 该行被添加。
  • 该行被删除。
  • 格式已经改变。

难度系数

★★★★★★★(★)

学习目的

思惟一实境界,掌握唯心识观、真如实观,证色寂三昧、心寂三昧、一行三昧,入于正位。

对象读者

学佛20年至37年的大乘佛弟子。

前提基础

【三归依】 【法身】 【菩提心】 【四圣谛】 菩提之印 【四念处】 【观察五蕴】 十八性 【陀罗尼】 【见佛】 【无为道】 【三解脱门】 【无相】 【无相正观】 【九次第定】 【二十空】 【六波罗蜜】 如梦忍 【二谛】 【萨婆若】

建议读诵思惟观察次数

不小于百万遍

相关阅读

我自性 【般若波罗蜜】 【实相】 【真如】 【菩提】 十四忍 【一坐法】

进阶阅读

【如来藏】 

【如来藏】 不可见不可觉 【无生法忍】 无上正法轮 常乐我净波罗蜜

<返回目录>

...


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 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

...

善男子。若有众生 欲向大乘者。应当先知 最初所行 根本之业。

其最初所行根本业者。所谓 其最初所行 根本业者。所谓 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因信解力增长故。速疾得入菩萨种性

因信解力增长故。速疾得入 菩萨种性。


所言 一实境界者。谓

众生心体 从本以来 不生不灭 自性清净 无障无碍。犹如虚空 离分别故。离分别故。

平等普遍 无所不至。圆满十方 究竟一相。无二无别 不变不异 无增无减。无增无减。

以一切众生心 一切声闻辟支佛心 一切菩萨心 一切诸佛心 皆同不生不灭 一切诸佛心。皆同不生不灭 无染寂静 真如相故。真如相故。

所以者何。

一切有心 起分别者。犹如幻化 无有定实。无有定实。

所谓 识受想行 忆念 缘虑 觉知等种种心数。非青非黄 非赤非白。亦非杂色。无有长短方圆大小。乃至尽于十方虚空 觉知等 种种心数。非青 非黄 非赤 非白。亦非杂色。无有长短方圆大小。乃至尽于十方虚空 一切世界 求心形状。无一区分 而可得者。但以众生 无明痴闇 熏习因缘。现妄境界 令生念著

所谓 此心不能自知。妄自谓有起觉知想 计我我所。而实无有觉知之想

以此妄心 毕竟无体 不可见故以此妄心毕竟无体。不可见故


若无觉知 能分别者。则无十方三世 一切境界 差别之相。以一切法 皆不能自有。但依妄心分别故有。皆不能自有。但依妄心分别故有。

所谓一切境界 各各不同。自念为有。知此为自 知彼为他。

是故一切法 不能自有 则无别异。唯依妄心 不知不了。内自无故。谓有前外境界 一切法不能自有 则无别异。唯依妄心 不知不了内自无故。谓有前外境界 妄生种种法想。谓有谓无 谓彼谓此。谓是谓非 谓好谓恶。乃至妄生 无量无边法想。当如是知。无量无边法想。

当如是知。一切诸法 皆从妄想生。依妄心为本然此妄心 无自相故。亦依境界而有然此妄心无自相故。亦依境界而有

所谓 缘念觉知前境界故。说名为心 缘念觉知前境界故。说名为


此妄心 与前境界。虽俱相依 起无先后。而此妄心 能为一切境界原主又此妄心 与前境界。虽俱相依 起无先后。而此妄心 能为一切境界原主。

所以者何。

谓依妄心 不了法界一相故。说心有无明

依无明力因 故现妄境界。亦依无明灭故 一切境界灭。故现妄境界。

亦依无明灭故 一切境界灭。


非依一切境界 自不了故。说境界有无明。

亦非依境界故 生于无明。

以一切诸佛 于一切境界 不生无明故。不生无明故


又复不依境界灭故。无明心灭。又复 不依境界灭故。无明心灭。

以一切境界 从本已来 体性自灭 未曾有故体性自灭。未曾有故因如此义。是故但说 一切诸法 依心为本


因如此义。是故但说 一切诸法 依心为本。

当知 一切诸法 悉名为心。以义体不异 为心所摄故。


又一切诸法 一切诸法 从心所起。与心作相 和合而有。共生共灭 同无有住。同无有住

以一切境界 但随心所缘 念念相续故。而得住持 暂时为有。暂时为有


如是所说心义者。有二种相。如是所说 心义者。有二种相。

何等为二。

一者 心内相。

二者 心外相。


心内相者。复有二种。心内相者。复有二种。

云何为二。

一者 真。

二者 妄。所言真者。谓


所言者。谓

心体本相 如如不异。清净圆满 无障无碍 微密难见。以遍一切处 常恒不坏 建立生长一切法故。所言妄者。谓常恒不坏。建立生长一切法故。


所言者。谓

起念分别 觉知缘虑 忆想等事。虽复相续 能生一切种种境界。而内虚伪 无有真实 不可见故。所言心外相者。谓无有真实。不可见故。


所言心外相者。谓

一切诸法 种种境界等 随有所念 种种境界等。随有所念 境界现前故。


知有内心及外心差别。如是当知。

内妄想者 为因为体。为因为体

外妄相者 为果为用。为果为用

依如此等义。是故我说 一切诸法 悉名为心。悉名为心


又复当知。

心外相者。如梦所见 种种境界。唯心想作 无实外事种种境界。唯心想作。无实外事

一切境界 悉亦如是。以皆依无明 识梦所见 妄想作故识梦所见。妄想作故


复次应知。内心念念不住故。所见所缘 一切境界。亦随心念念不住。复次应知。

内心念念不住故。所见所缘 一切境界。亦随心 念念不住。

所谓 心生故 种种法生。心灭故 种种法灭。而生灭相 种种法灭而生灭相 但有名字 实不可得。以心不往至于境界。境界亦不来至于心。如镜中像

以心 不往至于境界。境界 亦不来至于心。如镜中像 无来无去。

是故一切法 求生灭定相 了不可得。

所谓 一切法 毕竟无体。本来常空 实不生灭故毕竟无体。本来常空。实不生灭故


如是一切法 实不生灭者。则无一切境界差别之相。寂静一味 名为真如 第一义谛 自性清净心实不生灭者。则无一切境界差别之相。寂静一味。名为 真如。第一义谛。自性清净心

彼自性清净心 湛然圆满。以无分别相故。

无分别相者。于一切处 无所不在。

...


复次 彼心 名 如来藏。所谓具足无量无边 不可思议 无漏清净功德之业。以诸佛法身 从无始本际来。无障无碍 自在不灭。一切现化 种种功业。恒常炽然 未曾休息。

所谓 遍一切世界 皆示作业。种种化益故。

以一佛身 即是一切诸佛身。一切诸佛身 即是一佛身。所有作业 亦皆共一。所谓 无分别相。不念彼此 平等无二。以依一法性 即是 一切诸佛身。一切诸佛身 即是 一佛身。

所有作业 亦皆共一。所谓 无分别相。不念彼此 平等无二。

以依一法性 而有作业。同自然化 体无别异故。

如是诸佛法身 遍一切处。圆满不动故。随诸众生 死此生彼 恒为作依。


譬如虚空 悉能容受一切色像 种种形类。以一切色像。种种形类 皆依虚空而有。建立生长 皆依虚空而有。

建立生长 住虚空中。为虚空处所摄。以虚空为体。无有能出虚空界分者。

当知色像之中 虚空之界 不可毁灭。色像终坏时 还归虚空。而虚空本界 无增无减 不动不变。

诸佛法身 亦复如是。悉能容受一切众生 亦复如是。悉能容受 一切众生 种种果报。以一切众生 种种果报 皆依诸佛法身而有。建立生长 皆依诸佛法身而有。

建立生长 住法身中。为法身处所摄。以法身为体。无有能出法身界分者。

...

但从无始世来 与无明心俱。痴闇因缘熏习力故 现妄境界。

以依妄境界熏习因缘故。起妄想相应心 计我我所。造集诸业 受生死苦。说彼法身 名为众生名为众生


若如是众生中 法身熏习 而有力者。烦恼渐薄 能厌世间 求涅槃道。信归一实 修六波罗蜜等 一切菩提分法。名为 修六波罗蜜等一切菩提分法。名为 菩萨

若如是菩萨中 修行一切善法 满足究竟 得离无明睡者。转名为


当知如是众生菩萨佛等。但依世间 假名言说 故有差别。而法身之体 毕竟平等 无有异相

...

乃至一切境界 若心住念 皆当察知。勿令使心 无记攀缘 不自觉知


于念念间 悉应观察。随心有所缘念。还当使心 随逐彼念 令心自知。知己内心 自生想念。非一切境界 有念有分别也。悉应观察。随心有所缘念。

还当使心 随逐彼念 令心自知。知己内心 自生想念。非一切境界 有念 有分别也。

所谓 内心自生 长短好恶 是非得失 衰利有无等见 无量诸想。

而一切境界 未曾有想 起于分别

当知一切境界 自无分别想故。即自非长非短 非好非恶。乃至非有非无 离一切相

如是观察一切法 唯心想生。无量诸想。而一切境界 未曾有想 起于分别。

当知一切境界 自无分别想故。即自非长非短 非好非恶。乃至非有非无 离一切相。


如是观察 一切法 唯心想生

若使离心 则无一法一想 而能自见有差别也。而能自见有差别也


当应如是 守记内心 知唯妄念 无实境界 勿令休废。是名修学 唯心识观。勿令休废。是名修学 唯心识观

若心无记 不知自心念者。即谓 有前境界。不名唯心识观。


又守记内心者。则知 贪想 嗔想 瞋想 及愚痴邪见想。知善 知不善 知无记 知心劳虑 种种诸苦。

...


得此三昧已。次应学习信 奢摩他观心。及信 毗婆舍那观心


习信 奢摩他观心者。

思惟内心 不可见相 圆满不动 无来无去。本性不生 离分别故。离分别故。


习信 毗婆舍那观心者。

想见内外色 随心生 随心灭。

乃至习想见佛色身。亦复如是。随心生 随心灭

如幻 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

非心不离心。非来非不来。非去非不去。非生非不生。非作非不作随心灭。

乃至习想见 佛色身。亦复如是。随心生 随心灭。

如幻 如化。

如水中月。

如镜中像。

非心 不离心。

非来 非不来。

非去 非不去。

非生 非不生。

非作 非不作。


善男子。若能习信 此二观心者。速得趣会 一乘之道

...

思惟心性 无生无灭。不住见闻觉知。永离一切分别之想

渐渐能过空处 渐渐能过 空处 识处 无少处 非想非非想处等 定境界相。得相似空三昧定境界相。得相似 空三昧

得相似空三昧时。识想受行 粗分别相 不现在前。

从此修学。为善知识 大慈悲者 守护长养。是故 离诸障碍 勤修不废。展转能入 勤修不废。展转能入 心寂三昧


得是三昧已。即复能入 一行三昧


入是一行三昧已。见佛无数 发深广行。心住入是一行三昧已。见佛无数。发深广行。心住 坚信位

所谓 于奢摩他 毗婆舍那 二种观道。决定信解 能决定向。

...

乃至 遍修一切善根 菩提分法。于生死中 无所怯畏。不乐二乘。

以依能习向二观心。最妙巧便 众智所依 行根本故。众智所依。行根本故。


复次修学如上信解者。人有二种。

何等为二。

一者 利根。

...


若人虽学 如是信解。而善根业薄 未能进趣。诸恶烦恼 不得渐伏。其心疑怯 畏堕三恶道 生八难处。畏不常值 佛菩萨等。不得供养 听受正法。畏菩提信 难可成就。有如此疑怖 及种种障碍等者。应于一切时 一切处。常勤诵念 我之名字

若得一心 善根增长 其意猛利。当观我法身 及一切诸佛法身。与己自身体性平等。无二无别 及一切诸佛法身。与己自身 体性平等。无二无别 不生不灭。常乐我净 功德圆满。是可归依

又复观察 己身心相。无常 苦 无我 不净。如幻如化。是可厌离

...

名为 能除诸罪障者。

名为 当得无量功德聚者。

此人舍身 终不堕恶道八难之处。还闻正法 终不堕 恶道八难之处。还闻正法 习信修行。亦能随愿 往生他方 净佛国土


复次 复次。若人欲生 他方现在净国者。应当随彼世界 佛之名字。专意诵念 一心不乱

如上观察者。决定得生 彼佛净国。善根增长 速获不退。速获不退。


当知如上 一心系念 思惟诸佛 平等法身。一切善根中 其业最胜。一心系念思惟 诸佛平等法身。一切善根中 其业最胜。

所谓 勤修习者。渐渐能向 一行三昧

若到一行三昧者。则成广大微妙行心。名得 相似无生法忍


以能得闻我名字故。亦能得闻 十方诸佛名字故。十方诸佛名字故。

以能至心礼拜供养我故。亦能至心礼拜供养 十方诸佛故。十方诸佛故。

以能得闻 大乘深经故。能执持书写 供养恭敬 大乘深经故。能受持读诵 大乘深经故。能于究竟甚深 第一实义中。不生怖畏 远离诽谤。得正见心 能信解故。决定除灭 诸罪障故。现证无量功德聚故。大乘深经故。

能执持书写 供养恭敬 大乘深经故。

能受持读诵 大乘深经故。

能于究竟甚深 第一实义中。不生怖畏 远离诽谤。得正见心 能信解故。

决定除灭 诸罪障故。

现证无量功德聚故。

所以者何。

无分别菩提心 寂静智现起 发方便业 种种愿行故。种种愿行故

能闻我名者。谓得 决定信利益行故。

乃至一切所能者。皆得不退一乘因故。乃至 一切所能者。皆得不退一乘因故。


若杂乱垢心。虽复称诵 我之名字。而不名为 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但获世间善报。不得广大 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

但获世间善报。不得广大 深妙利益。

如是杂乱垢心。随其所修 一切诸善。皆不能得 深大利益。善男子。当知如上 勤心修学 无相禅者。不久能获


善男子。

当知如上 勤心修学 无相禅者。不久能获 深大利益。渐次作佛。

深大利益者。所谓

入 坚信之位。成就信忍故。

...

成就 顺忍者。能解如来行故

成就 无生忍者。得如来业故


渐次作佛者。略说有四种。渐次作佛者。略说有四种。

何等为四。

一者 信满法故 作佛。所谓 依种性地 决定信诸法不生不灭 依种性地。决定信诸法 不生不灭 清净平等 无可愿求故。

二者 解满法故 作佛。所谓 依解行地 深解法性 依解行地。深解法性 知如来业 无造无作 于生死涅槃 无造无作。于生死涅槃 不起二想 心无所怖故。

三者 证满法故 作佛。所谓 依净心地 以得无分别 寂静法智 及不思议自然之业 无求想故。依净心地。以得无分别 寂静法智 及不思议 自然之业。无求想故。

四者 一切功德行满足故 作佛。所谓 依究竟菩萨地 能除一切诸障 无明梦尽故。能除一切诸障。无明梦尽故。


复次。当知若修学世间 有相禅者 有三种。

何等为三。

...

三者 有方便信解力。所谓 依止一实境界。习近奢摩他 毗婆舍那 二种观道故。能信解 一切法唯心想生 一切法 唯心想生 如梦如幻等。

虽获世间诸禅功德 而不坚著。不复退求三有之果。

又信知生死 即涅槃故。亦不怖怯 退求二乘。

如是修学 一切诸禅三昧法者。当知有十种次第相门。具足摄取禅定之业。能令学者 而不坚著。不复退求 三有之果。

又信知 生死即涅槃故。亦不怖怯 退求二乘。


如是修学 一切诸禅三昧法者。当知有十种次第相门。具足摄取禅定之业。能令学者 成就相应 不错不谬。

何等为十。

一者 摄念方便相。

二者 欲住境界相。

...

十者 若更异修 依前所得 而起方便。次第成就 出入随心 超越自在相。

是名十种次第相门 是名 十种次第相门 摄修禅定之业。


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 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

...


云何安慰。

所谓 钝根小心众生。闻无上道 最胜最妙。意虽贪乐 发心愿向 而复思念求无上道者。要须积功广极 难行苦行 发心愿向。而复思念 求无上道者 要须积功 广极难行苦行 自度度他。劫数长远 于生死中 久受勤苦 方乃得获。以是之故 心生怯弱。

...

如来于此 起大慈悲意。欲令使一切众生 离于众苦 同获法身 第一义乐


而彼法身 是无分别离念之法。唯有能灭虚妄识想 是无分别 离念之法。唯有能灭虚妄识想 不起念著 乃所应得

但一切众生。常乐分别 取著诸法。以颠倒妄想故 而受生死。

是故如来 为欲令彼 离于分别执著想故。说一切世间法 毕竟体空 无所有。

乃至一切出世间法。亦毕竟体空 无所有。

若广说者 如十八空。离于分别执著想故。说一切世间法 毕竟体空无所有

乃至一切出世间法。亦毕竟体空无所有

若广说者 如十八空

如是显示一切诸法 皆不离菩提体。


菩提体者。非有非无。非非有 非非无。非有无俱。

...


又复愚痴坚执众生。闻如是等说 亦生怯弱。以取如来法身 本来满足 非修非作相故。起无所得想 而生怯弱。或计自然 堕邪倒见。

我即为说 修行一切善法 增长满足 生如来色身 得无量功德清净果报得无量功德 清净果报

如此等说 今离怯弱。是为安慰。

而我所说 甚深之义。真实相应 无有诸过。以离相违说故。

...

所谓 如来法身中。虽复无有言说境界 离心想念 非空非不空。乃至无一切相 不可依言说示。而据世谛幻化因缘。假名法中 相待相对。即可方便 显示而说相待相对。即可方便显示而说

以彼法身 性实无分别 离自相 离他相 无空无不空 乃至远离一切诸相故。说彼法体 为毕竟空 无所有。

以离心分别想念。则尽无一相 而能自见自知为有

是故空义决定真实相应不谬

复次 即彼空义中。以离分别妄想心念故。则尽毕竟 无有一相而可空者无所有。

以离心分别想念。则尽无一相。而能自见自知为有。

是故空义决定真实 相应不谬。


复次。即彼空义中。以离分别妄想心念故。则尽毕竟 无有一相 而可空者

以唯有真实故 即为不空

所谓 离识想故。无有一切虚伪之相。毕竟常恒 不变不异。以更无一相 可坏可灭 离增减故可坏可灭。离增减故


又彼无分别实体之处。从无始世来 具无量功德自然之业。成就相应 不离不脱故。说为不空


如是实体功德之聚。一切众生 虽复有之 但为无明曀覆障故。而不知见。

不能克获功德利益。与无莫异。说名未有。

不能克获功德利益。与无莫异。说名未有 以不知见彼法体故。所有功德利益之业。非彼众生 所能受用。不名属彼。唯依遍修一切善法。对治诸障 所能受用。不名属彼。

唯依遍修一切善法。对治诸障 见彼法身。然后克获功德利益

是故说 修一切善法 生如来色身智身

...

一切大众 各以天香花 供养于佛。及供养 地藏菩萨摩诃萨。

尔时佛告诸大众言。

汝等各各 应当受持此法门。随所住处 广令流布。

所以者何。如此法门 甚为难值。能大利益。

若人得闻 彼地藏菩萨摩诃萨名号 及信其所说者。当知是人 速能得离一切所有 诸障碍事 疾至无上道。

于是大众皆同发言。

我当受持 流布世间 不敢令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