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至元数据结尾
转至元数据起始

正在查看旧版本。 查看 当前版本.

与当前比较 查看页面历史

« 上一页 版本 2 下一步 »

难度系数

★★★★★★(★★)

学习目的

毕灭业障之罪,清净四圣谛、三十七道品。

对象读者

学佛27至40年的佛门弟子。

前提基础

【三归依】 【忏悔六罪根】 【四圣谛】 【三十七道品】 四依四不依 四殊胜法常应念诵 一切佛法摄在一四句偈中 【三解脱门】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建议读诵思惟观察次数

不小于10000遍

相关阅读

【陀罗尼】 【八正道】 净诸业障 究竟忍

进阶阅读

由不见故不生执著 不可见不可觉 【无生法忍】

<返回目录>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白佛言。

世尊。如佛所说 灭业障罪。云何灭业障罪。


佛告文殊师利。

若菩萨见一切法性 无业无报。则能毕灭业障之罪


又文殊师利。若菩萨见贪欲际 即是真际。见嗔恚际 即是真际。见愚痴际 即是真际。则能毕灭业障之罪


又文殊师利。若菩萨能见一切众生性即是涅槃性。则能毕灭业障之罪

所以者何。若人自有所见 即能起业 无知无闻凡夫愚人不知诸法毕竟灭相。故自见其身 亦见他人。以是见故 便起身口意业

是人妄见忆想分别。作是念。我是贪欲 嗔恚 愚痴。

如是分别故 于佛法中出家学道。复作是念。我是持戒修梵行人。我当越度生死。得于涅槃 免诸苦恼。

是人分别诸法。是善 是不善。是应知 是应断 是应证 是应修。所谓苦应见 集应断 灭应证 道应修。

而复分别。一切诸行 皆悉无常。一切诸行 皆悉是苦。一切诸行 皆三毒炽然。我当疾舍此有为法。

常作如是思惟。于诸行中种种取相 而生厌心。


尔时便作是念。

见诸行如是。是名 见苦恶 厌诸行。

是名断集 分别诸行。

见于灭谛 即作是念。我今见灭 是名证灭。

我当修道 便至静处 念如是法。

作是念已 摄心定住。

是人先得厌心。今得定心故 于诸行中 心便舍离。而自愧厌 不喜不乐。


复作是念。我今于一切法中 已得解脱 更无所作。我身已得阿罗汉道。

是人命终之时 见受生处。即菩提中 心生疑悔。

以此疑故 命终之后 堕大地狱。

何以故。是人于无生法中 而分别故。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白佛言。

世尊。今云何应观 四圣谛


佛告文殊师利。

若行者能见一切法 即是无生性。是名见苦

若能见一切法 不集不起。是名断集

若能见一切法 毕竟灭相。是名证灭

若能见一切法 无所有性。是名修道


文殊师利。若行者能如是见四圣谛。是人不作如是分别。是法善 是法不善。是法应见 是法应断 是法应证 是法应修。所谓苦应见 集应断 灭应证 道应修

所以者何。凡夫所行贪欲 嗔恚 愚痴。行者见是法 皆空无生 无所有 不可分别。但积集虚妄

尔时于法 无所取 无所舍。于三界中 心无所碍。见一切三界 毕竟不生。见一切善不善法 虚诳不实 如幻 如梦 如影 如响 如焰

行者见贪欲性 即是涅槃性。嗔恚性 即是涅槃性。愚痴性 即是涅槃性

若能见一切法性如是。便于一切众生之中 不起憎爱。

所以者何。是行者不得是法。若生爱处 若生憎处。安住虚空心中。乃至不见佛 不见法 不见僧。

是则不见一切法。

若不见一切法 于诸法中 则不生疑

不生疑故 则不受一切法

不受一切法故 则自寂灭


文殊师利。长老须菩提。知如是法故 不来礼佛足。

须菩提 尚不得自身。何况得如来身。不得自身 而得如来身者。无有是处。


文殊师利复白佛言。

世尊。行者云何应观四念处


佛告文殊师利。

当来世有比丘如是说。

观内身处 若观不净 是身念处。

观乐皆苦 是受念处。

观心生灭性 是心念处。

观坏和合相 但得法相 是法念处。


文殊师利白佛言。

世尊。今云何真观四念处。


佛言。

止止文殊师利。不须问也。如来随宜说法 难可得解。


文殊师利言。

世尊。愍念众生故 愿必为说。


佛告文殊师利。

若行者见身如虚空 是为身念处

若行者见受不得内外两间 是为受念处

若行者知心唯有名字。是为心念处

若行者不得善法 不得不善法。是为法念处

文殊师利。应如是观四念处。


文殊师利复白佛言。

世尊。行者云何应观 八圣道分


佛告文殊师利。

若行者

见一切法平等 无二无分别。是名正见

见一切法无思惟 无分别。以是见故 是名正思惟

见一切法 无言说相。善修语言平等相故。是名正语

见一切法不作相 作者不可得故。是名正业

不分别正命邪命。善修习平等命故。是名正命

不发不起一切法。以无所行故。是名正精进

于一切法 无所忆念。诸忆念性离故。是名正念

见一切法性常定 以不散不缘 不可得故。是名正定

文殊师利。行者应如是观八圣道分。


文殊师利复白佛言。

世尊。行者云何应观五根


佛告文殊师利。

若行者信一切法毕竟不生。从本已来 常自尔故。是名信根

于一切法中 心无所住 远近相离故。是名精进根

于一切法无所忆念。缘性离故 不系念于缘。是名念根

于一切法无所思惟。二法不可得故。是名定根

见一切法常空 离于生相。是名慧根

文殊师利。行者应如是观五根。


文殊师利复白佛言。

世尊。行者云何应观 七菩提分


佛言。

文殊师利。

行者能见一切法无忆念。是名 念菩提分

若一切法若善 若不善 若无记。不可选择 不可得。无决定故。是名 择菩提分

若不取一切三界相。善坏三界故。是名 精进菩提分

若一切有为法中 不生喜相。善坏有喜相故。是名 喜菩提分

若一切法中 除却其心。缘相不可得故。是名 除菩提分

若一切法不可得。善修坏相故。是名 定菩提分

若于一切法无所依止 不贪不著。不见一切法故 得舍心。是名 舍菩提分

文殊师利。行者应如是观七菩提分。


若行者。能如是见四圣谛 四念处 八圣道分 五根 七菩提分。我说是人名为 已得度者。到于彼岸。出在陆地无畏之处。已离重檐 除诸尘垢

是人名为 无所有者 无所忧者 无所受者

是名阿罗汉。是名沙门。是名婆罗门。是名比丘

是名澡浴洁净者。是名智者是名解者。是名闻者

是名佛子。是名释子

是名破刺棘者。是名却关键者。是名已度堑者

是名出欲求者。是名开门扇者。是名贤圣胜相者


文殊师利。若有比丘成就如是法者。于天人世间 名为福田 应受供养

文殊师利。是比丘 若欲不虚食国中施者。破坏魔网者。欲度生死海者。欲得涅槃者。欲脱一切苦恼者。欲为一切天人世间作福田者。应当勤修习如是之法


说是法时 三万二千诸天得诸法实相。各以天曼陀罗华而散佛上。白言。

世尊。若人得闻如是之法。是人名为善出家者。何况信受读诵 如所说行。

世尊。若有须臾闻是法者。是则名为无增上慢。




尔时曼殊尸利童真而白佛言。

佛说业障净者。世尊。菩萨云何业障当净。


佛言。

曼殊尸利。若有菩萨 见于诸法无业无报。彼当到业障净

复次曼殊尸利。若有菩萨 即于欲际而见实际。彼当到业障净

嗔际痴际 即见实际。彼当到业障净


复次曼殊尸利。若有菩萨。见诸众生 即涅槃界。彼当到业障净。

何以故。曼殊尸利。彼以顺见 业障得净。

曼殊尸利。于四圣谛 不如实见。有四倒心众生。于不实流转 不能超过


如是语已。曼殊尸利复于佛所白言。

世尊为说。众生云何当有所见。而于流转不能超过。


佛言。

曼殊尸利。众生著我我所故。于流转不能超过

何以故。曼殊尸利。若见自他 彼有业行


曼殊尸利。凡夫小儿众生 以无闻故。不知诸法毕竟灭度。彼于自他 而有所见。见已 作三种业 身语及意。

彼于无有有取。分别我贪 我嗔 我痴。

彼若如来教中出家。当作是念。我具戒 我净行。我当过流转。我当得涅槃。我当解脱苦。

彼复分别 此法善 此法不善。此法漏 此法无漏。此法知 此法断。此法证 此法修。所谓苦应知。集应断。灭应证。道应修。

彼复分别 诸行无常。诸行苦。诸行炽然。我于诸行 应当走出。

彼如是观察生时。即于和合想念 而有厌舍。此相先行。彼作是念。此苦应知。

若此诸法所应知者。彼作是念。我应断集。

彼于诸法 羞惭厌怖。彼作是念。此集应断。

若此诸法所羞厌者。彼作是念。灭应证 道应修。

彼法分别已 复知于灭。彼作是念。此是彼灭应证。

若此诸法所应证者。彼作是念。我应修道。

彼便独到闲处。思念诸法 得舍摩他 灭于思念。

彼得舍摩他故。于诸法中 其心自然开敷凉润。转生羞惭不憙乐心。

彼作是念。我脱诸苦 于上更无所作。自谓是阿罗汉。作如是知。

彼欲死时 见受生处。则于佛菩提中 有疑惑不正意。

彼以心堕疑惑故。死已当堕诸大泥犁耶中。

何以故。堕无生诸法中分别故。于佛菩提 有毁害心。


尔时曼殊尸利童真复白佛言。

世尊。云何当见四圣谛


佛言。

曼殊尸利。

若见诸行无生。彼即知苦

若见诸行无起。彼即断集

若见诸法毕竟灭度。彼即证灭

若见诸法无有。彼即修道


曼殊尸利。若如是见四圣谛。彼不分别此法善 此法不善。此法当知。此法当断。此法当证。此法当修。所谓苦应知。集应断。灭应证。道应修。何以故。

若诸凡夫小儿 染恚痴处。于中见彼诸法 无生无有 不实分别所系。如是见已。彼于法中 无取无舍。见诸欲嗔痴等。皆如虚空自性。彼于诸三界中无所著。于诸三界 彼见无生。见诸三界如幻 如梦 如响 如影。于诸善不善法。见其如焰。见彼欲界 即涅槃界。见嗔恚界 即涅槃界。见愚痴界 即涅槃界。彼见诸法如是自性。便于诸众生中 远离爱憎。

何以故。彼于诸法 不见若爱若憎。心等虚空。亦不见佛 及以法僧。

彼既不见诸法。便于法中 无处作疑。

既不作疑 则无有取。

既无有取 则无有生。便当涅槃。


曼殊尸利。上座须浮帝。知如是法故。不来礼如来足。

何以故。彼尚不见自身。何况当见如来。无有是处。


尔时曼殊尸利童真复白佛言。

世尊。云何当见四念处


佛言。

曼殊尸利。于未来世当有比丘。彼于不净身中 随顺身观。说为念处。

生灭受中 随顺受观。说为念处。

见心乃是生法灭法。于是心中 随顺心观。说为念处。

彼如是说。若有圆想 彼则非有。若有法想 彼亦非有。于是法中 随顺法观。说为念处。


如是语已。曼殊尸利复白佛言。

世尊。四念处 更云何熏修。


佛言。

不须 曼殊尸利。如来所说别意难知。


曼殊尸利白言。

大德世尊。但当为说 薰修念处。


佛言。

曼殊尸利。若见其身 等如虚空。此是身中 随顺身观念处

曼殊尸利。若不得受 内外两间。此是受中 随顺受观念处

曼殊尸利。若知其心 唯有名量。此是心中 随顺心观念处

曼殊尸利。若不得诸 善不善法。此是法中 随顺法观念处

曼殊尸利。如是应见 四念处。


曼殊尸利复言。

世尊。云何当见 圣八分道


佛言。

曼殊尸利。若见诸法 无不平等 无二亦不作二。此是正见

曼殊尸利。若见诸法 不分别。不种种分别。不普分别。无所见故 此是正分别

曼殊尸利。若见诸法 不可言说。言说平等 善薰修故。此是正语

曼殊尸利。若见诸法 无作无作者。不得作者故。此是正业

曼殊尸利。若于诸法 不聚不散。正住活命。此是正命

曼殊尸利。若于诸法 不起不发行故。此是正精进

曼殊尸利。若诸法中皆不作念。念业已离 亦不追忆。此是正念

曼殊尸利。若见诸法 本性入定 无散乱 无攀缘。不可得故。此是正定

曼殊尸利。如是应见 圣八分道。


曼殊尸利复言。

世尊。云何当见五根


佛言。

曼殊尸利。若信诸法不生。以本性不生故。此是信根

曼殊尸利。若诸法中 心不发遣。以近想远想离故。此是精进根

曼殊尸利。若于诸法 不作念意。以攀缘性离故 念不系缚。此是念根

曼殊尸利。若于诸法 不念不思。如幻不可得故。此是定根

曼殊尸利。若见诸法 离生 离无智。本性空故。此是慧根

曼殊尸利。如是应见 五根。


曼殊尸利复言。

世尊。云何当见七觉分


佛言。

曼殊尸利。若见诸法 无有自性。不作念意。此是念觉分

曼殊尸利。若选择诸法已 不得善不善无记。以不成就故。此是择法觉分

曼殊尸利。若于三界 不取不舍。以知界想坏故。此是精进觉分

曼殊尸利。若诸行中 不系于喜。以知喜不喜坏故。此是喜觉分

曼殊尸利。若诸法中 其心止息。此是止息觉分

曼殊尸利。若知诸法 心不可得。随顺觉故。此是定觉分

曼殊尸利。若诸法中 不依不住 不著不缚。不见诸法 而得于舍。此是舍觉分

曼殊尸利。如是应见 七觉分。


曼殊尸利。若有如是见四圣谛。四念处。圣八分道。五根。七觉分。我当说彼

名为 度者。

名为 到彼岸者。

名为 到陆地者。

名为 得安隐者。

名为 得无畏者。

名为 抖擞尘者。

名为 无所有者。

名为 无欲恼 无障碍者。

名 阿罗汉。

名为 尽漏者。

名为 作所应作 所作已办者。

名为 离重担者。

名为 得自利者。

名为 尽有结者。

乃至名为 心皆自在 得胜彼岸者。

名为 沙门。

名为 婆罗门。

名为 能度者。

名为 度鞞陀迦者。

名为 输嚧帝疑夜者。

名为 佛。

名为 佛子。

名为 奢迦子。

名为 踏破刺棘者。

名为 除却堑者。

名为 度堑者。

名为 拔箭镞者。

名为 离热恼者。

名为 比丘。

名为 圣者。

名为 满足幢者。


曼殊尸利。比丘具足如是忍者。则能净施。应得诸天世等供养。

是故曼殊尸利。比丘

欲不虚食国人食者。

欲破摩罗者。

欲超过流转者。

欲顺到涅槃者。

欲解脱苦者。

欲作诸天世等净施福田者。

于此法中 应当勤习相应。


说此言时 三十二千天子法中证见。彼以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而散于佛。说如是言。

大德世尊。若说此法 耳得闻者。彼于如来教中。是善出家。何况闻已 信解为缘 如实奉行。

世尊。彼等众生 乃至若闻此说。当得无增上慢。




佛说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问法经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师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 诏译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比丘众并大菩萨文殊师利等大众围绕。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童子言。

佛子。我今为诸众生 于四圣谛 心生颠倒。恒处轮回 不能免离。说此真实 四圣谛法。


文殊师利白佛言。

世尊。如来应正等觉。云何因缘。而诸众生不能远离 如是虚妄轮回之中 不觉不知。


佛言。

文殊师利。我见众生 受如是虚妄轮回。何以故。善男子。

皆因无始已来 妄生计执 分别彼我。

文殊师利。以是因缘。受此愚痴业报 虚妄轮回。

何以故。

是诸愚痴众生。不闻不知 最上一切寂静法故。不自思惟 警悟三业。恣身口意 造众烦恼。我贪 我嗔 我痴等。


我今于彼如来法中。得此出家 受清净戒 修持净行 远离轮回。得涅盘道 解脱苦轮。


复自思惟。此烦恼性

即善法故。

即有漏法故。

即无漏法故。

即轮回法故。

即世间 即出世间。

即智 即蠲除法。

即决定法。

即观法圆满智。

即观苦集灭决定道。

乃至决定法界故。


又复思惟。

一切行虚假故。

一切行苦恼故。

一切行即无相故。

我若得此。即能远离一切虚假 得随意生。

若观我见不离道谛。即得彼法所作随意。

复于彼法 忆念无惑。于一切法 心无差别。

能如是知。即得远离 不信疑惑 毁谤赞叹。

得此解脱一切我苦。


我于是时 无有少分 而难作者。

若阿罗汉 能知此我。彼临命终时 自见所生。弃舍本心 得佛菩提。随意所乐 自在而往。即得至于无为界故。


彼得此苦智 法智。

若了知我 集一切法 生不信心 疑惑诽谤 种种怖畏。

若不信此法 尽此集故。

彼作是思惟。决定灭谛。

彼复思惟。此法应如是作。得灭谛故。

是法若作此决定灭 作是决定 彼意心生疑惑。命终之后 堕大地狱中。


云何名 如实思惟。

生一切法故。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白佛言。

世尊。云何见四圣谛心。


佛告文殊师利。

若见一切法 即不生故。即见苦谛

若见出生一切法消除故。即是集谛

若见最上涅盘 一切寂静法相。即是灭谛

若见究竟一切法性。即是道谛


文殊师利。若彼见此四圣谛 非实非虚。

是善法 是不善法。

是有漏 是无漏。

是世间 是出世间。

是有为智 是无为智。

是无变异法。

是观苦集了别智法。

即决定灭谛。乃至决定法界道谛 不可改变。

何故一切愚迷众生 耽著欲乐。于此实相法中 而生迷惑。

彼诸众生 于寂灭法 不谛思惟。乃至一切法 寂静自性 不得现前。不知此法 非取非舍 非离取舍。在彼贪界 显现涅盘。嗔界痴界 乃至轮回界 悉能现彼涅盘寂静界故。

若于一切法 能现如是自性平等。当得一切法中 自在无碍。


云何不知彼真实法。

若于不生不灭法 心同虚空。

即佛平等 不可得故。

法平等 不可得故。

僧平等 不可得故。

乃至涅盘寂静平等 亦不可得故。

如是于一切未曾有法 不生疑惑。即得离疑。不生不出。至一切最胜涅盘寂静界故。


文殊师利。如是真谛 一切法不可见。是故须菩提 而不往诣 礼如来足。

如须菩提 尚得无我。况复如来 云何而见。勿作是解。

文殊师利。如是一切不生法中。有所见故。即非见四圣谛。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白佛言。

世尊。云何见四念处


佛告文殊师利。

彼须菩提 当得观身不净 见身念处。观受是苦 见受念处。观心无常 见心念处。观法无我 见法念处。


文殊师利复白佛言。

世尊。如是实相云何而说。复云何见 真实四念处。


佛告文殊师利。

止此真实谛 如来所说 难解难知。


文殊师利言。

唯愿说之 广演分别。彼真实四念处故。


佛言。

文殊师利。汝若见等虚空身。即见此身中身念处

又文殊师利。若于受中 内外中间。有所得故 即见受念处

又文殊师利。若见此心智 有方圆大小。即见此心中心念处

又文殊师利。若于善不善 有漏无漏 乃至烦恼世出世间法中。有所得故。即非见此法中法念处

文殊师利。此真实四念处 应如是解。


文殊师利白世尊言。

云何见四正勤


佛告文殊师利。

若观十二缘生 究竟空寂 乃至无性。一切法彼不可得 当起精进心称法。灭除所生不善 一切业故。

为未生不善法 令不起故。

未生善法 起精进心 令出生故。

所生善法 令得久住 不废忘故。

当起圆满精进心故。如一切法 离取离舍 非离取舍。

若得如是正忆念故。彼不复起心。即得此三摩地行。

彼云何思惟。得神足故。云何住平等一切法。

文殊师利。应当如是见四正勤。


文殊师利又复白言。

世尊。云何见五根


佛言。

文殊师利。若见究竟一切法不生。即解信根。何以故。文殊师利。此究竟不生信根。于一切法中 心不可得故。本离此名。

又文殊师利。若于一切法 离忆念故。无有趣求 不住方所 是为精进根

文殊师利。若于一切法。离现前明了故。远离差别 心不起故。是为念根

又文殊师利。若于诸法。能离生灭 能觉所觉性 空性非空性故。是为定根

文殊师利。若性孰有孰无。一切法中不可得故。是为慧根

文殊师利。应如是解。了知五根故。


文殊师利言。

世尊。云何见五力


佛言。

文殊师利。若能见此 离性离相 一切广大心法。是为信力

文殊师利。若于菩提 进求功德。能离取舍 非离取舍。是为进力

文殊师利。若于一切法 离诸忆念 无有计执。是为念力

文殊师利。若至一切法无相故。是为定力

文殊师利。若能远离一切所见 乃至涅盘。是为慧力

文殊师利。应如是解。了知五力故。


文殊师利言。

世尊。云何见七觉分


佛言。

文殊师利。若见一切无自性法。不忆念故。是为念觉分

文殊师利。若于一切法 心不可测度。说善不善及得受记。是为择法觉分

文殊师利。若于一切法 能离取舍 非离取舍。又于诸法 舍离思虑。是为精进觉分

文殊师利。若于一切法 不生爱著。解一切法 即无生故。是为喜觉分

文殊师利。若于一切法 心生信乐。解一切法 不可得故。是为轻安觉分

文殊师利。若于一切法 心无掉举。是为定觉分

文殊师利。若于一切法 无住无著 不可觉知。于一切法 不生贪著。若得此舍 是为舍觉分

文殊师利。七菩提分。应如是解而能了知。


文殊师利言。

世尊。云何见八正道


佛告文殊师利。

若不见正。乃至不见一切无性。法无二相 心无挂碍。是为正见

文殊师利。若见一切法 离诸挂碍。非离挂碍。心无所著。是为正思惟

文殊师利。若见一切法 无有边际。称无边际 平等善说。是为正语

文殊师利。若见一切法 无有动作。离悲[(每*殳)/心]心。本不生故。是为正业

文殊师利。若于一切法 无喜无嗔 诸法不生。是为正命

文殊师利。若于一切法 无有起灭 无有力用。是为正精进

文殊师利。若于一切法 念念不生。无有知觉 离诸思惟。是为正念

文殊师利。若于一切法 自性非性。而能远离 无有所著。是为正定

文殊师利。此八正道。应如是解即能了知。


文殊师利。若有见如是四圣谛心。即得见于四念处 四正勤 四神足 五根五力 七菩提分 八圣道分。真实心故。

是求彼岸。至实际地 得大安乐。悉舍重担 远尘离垢。观身无相 至无生忍。

阿罗汉 沙门婆罗门。至净彼岸 名曰多闻。是真佛子 是能仁子。能敌冤家 弃掷烦恼。

得大坚固 无老无怖。无有疑惑 亦无戏论。无彼无此。

名此比丘 为圣法幢


文殊师利。若得如是法忍 得大善利。应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 而为供养。

文殊师利。是故得一切国土 无空过者。悉受清净饮食供养。

为离轮回 得涅盘岸 脱诸苦轮。乃至一切正遍知 正等菩提。起此心法 所求皆得。


尔时世尊 说是法时。三万二千天子 皆得此法。彼诸天众 于如来世尊 应 正等觉 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散曼陀罗花 摩诃曼陀罗花。而以供养。作如是言。

彼等于如来佛法中。当得出家 受清净戒。若说此法。一心听受 得菩提道。


复有八千一百比丘众。心得漏尽 无生解脱。

复有四万二千菩萨。得无生法忍。


于时三千大千世界。一切魔王宫殿 山林旷野大地 六种振动。于虚空中 雨众天花。赞言

善哉善哉。善说此法 甚为希有。


出是音声 十方普闻。


佛说此经已。文殊师利法王子。及大菩萨诸比丘众。一切世间 诸天人民阿修罗干达婆等。闻佛所说。各各欢喜 礼佛而退。



佛复告族姓子。

菩萨摩诃萨。当念修行三十七品道法之要。

何谓三十七。所谓

四意止

除淫怒痴 永灭三毒。


复当思惟 四意断法。

断去念求 不生果报。


乃获四神足行

已得神足。往至十方诸佛世界。不自称说神足。


如来五根 成就法身。

戒身 定身 慧身。解脱身 解脱知见身。

是谓如来五分法身。如来神智不毁法身。


云何为五力

信力 精进力 念力 定力 慧力。


所谓信力者。

一向无为 不染三界。正使恒沙诸魔 变形作佛。不能变动此意。

是谓 信力。


云何精进力

所谓精进力。曾闻有法 法界识者 或在一由延。至百千由延。或在一佛境界。或百千佛境界。守信立戒 不舍弘誓。

是谓 精进力。


云何为念力

所谓念力者。继念在前 无他余想。正使恒沙诸魔官属。欲来毁此定意者。徒自劳苦 不获本愿。

是谓 成就念力。


云何定力

所谓定力者。立根上位菩萨摩诃萨。摄意去想 不怀狐疑。

是谓 定力 亦不可坏。


云何慧力

所谓慧力者。无量法界不可思议。悉摄诸慧 善权法本。不毁法界慧性之行。

是谓 慧力 众德具足。


复当分别七觉意法。

觉了一切有形无形 心识所念。从欲界 至色界 无色界。斯可分别。是不可分别。摄意不乱。


是谓定意慧性 八道平等。亦无恐畏 入空三昧。

一行无二 不可本末。有限无限 已离生死。不生余智。知起灭法净 不生众想。

是谓八道 清净无二。

  • 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