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至元数据结尾
转至元数据起始

正在查看旧版本。 查看 当前版本.

与当前比较 查看页面历史

版本 1 当前的 »

难度系数

★★★

学习目的

熟练背诵「四漏」「四流」「四受」「四烦恼」「四取」,明了何者是如来法谊,明了若无四漏、则不复受生。

对象读者

所有佛弟子

前提基础

【三归依】 【五戒十善】 【十二因缘】 【离欲】 无所见是正见

建议读诵思惟观察次数

不小于十万遍。观察诸漏,得尽诸漏。

相关阅读

【受念处】 【念佛三昧】

进阶阅读

【三明六通】 【九次第定】

<返回目录>



复次四取。是佛所说。谓

欲取

见取

戒禁取

我语取



复次四烦恼。是佛所说。谓

欲烦恼

有烦恼

见烦恼

无明烦恼



复次四行。是佛所说。谓

欲行

有行

见行

无明行



善男子。菩萨远离四漏。所谓

欲漏

有漏

见漏

无明漏

菩萨摩诃萨。远离如是等漏。不复受生



又族姓子。道无穿漏 亦无所受


何谓无漏。何谓无受。


离于四漏 名曰无漏

一曰 欲漏

二曰 有漏

三曰 痴漏

四曰 见漏

离此四漏。


所谓无受。离四事受。

一曰 受欲

二曰 受有

三曰 受见

四曰 猗戒

离此四受。


彼此四受。悉归无明恩爱所缠。依猗于内 从内发起。

如来至真 除于内受。所生根本 于内清净。归趣一切众生清净。

其内净者 彼无想念已。无想念 除于颠倒。唯念柔顺 不住无明。

已不住无明。则不复住 十二有数。

已能不住十二有数。则无所生。

其无所生 彼则寂然。

其寂然者 彼则无谊。

其无谊者 乃第一谊。

其第一谊 乃为究尽

其究尽者 彼无人谊。

其无人谊 无所获谊。

其无获谊 则如来道。

是十二缘。


已了十二 则曰法谊。

其法谊者 是则名曰 睹见缘起。

其睹缘起 则见于法

其见法者 则见如来。

如是观者 则无有本。性极本末有见想乎。


何曰所有。

于诸所想不兴因缘。此谓于想而无因缘。

如是察者。乃为正觉如来所解。

如是像法普行平等。其所等者亦无偏邪。


如是平等无有诸漏。亦无所受。愚戆凡夫不能晓了。吾当开悟使分别此。是故如来于诸众生而怀大哀



复次善男子。菩提无漏无烦恼蕴

此中云何为漏无漏。

漏有四种 谓欲漏 有漏 无明漏 见漏

于此四漏 皆悉远离 故名无漏


云何名为无烦恼蕴。

远离四种烦恼蕴故。

所谓远离欲蕴 远离邪见蕴。远离我见蕴 远离戒禁取蕴

此四烦恼 皆为无明黑暗所覆。盲无智眼。欲贪渴爱 使令干燋。积集建立 故名为蕴


如来知此我见等惑 无有根本 本来清净。亦随顺知 众生清净

若我清净 若众生清净 无二无二相。此无二相 即无生义

此无生义 即无灭义

于此无生无灭之中。心意识等 皆悉不转

此心意识不转之处 分别不生

若有分别 即生死法生。若无分别 即解脱法生

若解脱法生 即无明不起

若无明不起 即十二有支不生

若十二有支不生。即是无生

若无生者 即是解脱

若解脱者 即是了义

了义 即是第一义谛


云何名为第一义谛。所谓无我

若无我者 即不可说

若不可说 即是因缘和合之义

如是因缘和合之义 即一切法义

一切法义 即如来义

以是义故。若见因缘和合之法 即见诸法

若见诸法 即见如来

如是真见第一义中。审谛观察不见少分


云何少分。

所谓观察。

随观察心 见其真实 名真实见。

如是而知诸法平等。

是故如来现等正觉。

此之无漏 无烦恼蕴。凡夫众生 不觉不知。我当令觉。是故如来于诸众生 大悲随转。




著欲染于欲 不究结使缘

不以生结使 当度欲有流


著欲染于欲者。

群徒在世 志趣不同。或有少欲 或欲意偏多。

欲偏多者 不达贤之法。是故说曰 著欲染于欲也。


不究结使缘者。

贪嫉悭结 病中之重者。入骨彻髓 医所不疗。积财亿万 不肯惠施。至其寿终 不能持一钱自随。

其有众生修行贪嫉者。身无威神 遂致贫穷。宗亲不和 为人所轻。是故说曰 不究结使缘也。


不以生结使 当度欲有流者。

流有四品。其事不同。云何为四。

一者 欲流

二者 有流

三者 无明流

四者 见流

众生之类 沉溺生死。皆由此四流浪

四使不能自免。方当涉历流转五道

是故说曰 不以生结使 当度欲有流也。

  • 无标签

0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你所做的任何更改会将作者标记为匿名用户。 如果你已经拥有帐户,请登录